合作学习背景下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课题报告 第2页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

  课堂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地都开始了关于课堂文化研究,其中较有特色的课堂文化:互动型的课堂文化、对话型的课堂文化、生成型的课堂文化、互动型的课堂文化、自主式的课堂文化、探究型的课堂文化、体验式的课堂文化、问题型的课堂文化、合作型的课堂文化、开放式的课堂文化等

  课堂在西方,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由此开始,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集体化、过程性特点,实现有意义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课堂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公布以来,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我国各地中小学中出现了各种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学科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层出不穷。从目前的文献检索来看,这类研究主要限定在某些学科领域内,小组合作学习较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局部活动,小组的构建较多是在某些学科领域的部分活动中。

  课堂本课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课堂,关注于课堂中的学生、教师的思维、行为的变化。小组合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合作的理念也渗透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专业成长中。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构成了学校的“生活方式”,投射出学校的文化动态发展,我们改革的切入点是外显层面的课堂教学的变化,关注的重点是内隐文化的生成,引领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自主发展,提升学校的品位,建设和谐学校,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在课堂空间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也正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折射,课堂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空间,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学校文化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它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课堂文化建设要通过“再创造”和“创新”生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因此正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变化,推动着课堂文化不断选择、转化和更新的发展,动态的生成了学校的文化。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堂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动态生成的合作性课堂文化。通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体现出文化的内核:自主与探究、反思与质疑、交流与展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