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城乡二元制的看法

浅谈对城乡二元制的看法
 昨晚听了爷爷聊他年轻时候的一些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当时好像是六七十年代左右吧,村里要选俩名农民进城当工人,我爷爷本来可以去的,但他以为当工人工资没多少,还定时点点的干活,还不如在家种种地踏实,就没去,令他没想到同时也后悔的是,那时候进城的人永远留在了城里,有了城市户口,享受着国家给的退休金,养老不愁,儿女更是享受城市户口的优越待遇。而待在农村的人也永远的成了农民。据我所知,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定型的吧。

  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种族歧视,我们国家内部向来没有互相歧视过,包括民族之间,男女之间,以及如今的城乡之间,这是民族的良好素质和优越性的体现,但是,政治制度却给这种种之间的关系带来了变化,也就是地位的不同,不可否认,现实的中国,以上所说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国家在对待城市和农村户口的瓶颈限制问题上。

  我觉得产生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原因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俩方面。

  第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制定宪法的时候就已经指出,我们国家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国家,这里其实就已经承认了工人相对于农民的的先进性,以及他们地位的不同,这也必然导致了此后以致如今两者待遇的差别。这里,我不否认工人的先进性,但是为什么当时全国解放的时候,人人平等的时候,国家硬是把一部分人留在了城里,把一部分人“赶”回了农村?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就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地,还是要有人种的”,就这样,他们被鲜明的分配了任务,农民,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足够的温饱条件;工人,在城市积极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强大的火车头。这在当时是很美好很振奋人心的场景,全国上下热血高涨抓生产,他们根本没想到会越走越远。其实我才发现一件怪事,好像近年来国家一直宣扬一件事情,就是终于有一部分农民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来体现政府的民主化,而我所了解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直都在限制农民当选的人数,原因也不复杂,农民是落后的阶级,不足以担当领导国家的重任,我说的这是事实,真的。

  第二,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国,也就是每年的粮食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命脉,制约着其发展,这也决定着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继续在农村种地,老老实实种地,特别是粮食大省——河南,多说几句,按理说,河南地处中原,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应该成为中国内地的一块经济奇葩地,但是,近年来,我看到的是国家一项项的重大工程,历史性规划,都未见河南一个字眼,反而是河北,山东,湖北等周边省市,想不通,如果中原地区是继沿海以及珠江三角洲优先发展后的又一块经济崛起地,进而呈辐射状向全国各地延伸发展,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那是多么欣欣向荣的一片祖国大好河山啊!可是,但是,然而,中央

  只是让河南保证每年的粮食产量就行了,至于其他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改变之类的尽量很少搞吧,交给其他省市就行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了。还好,令我骄傲的是,我们河南人正以中原崛起为历史性目标而奋发图强着!

  我或许可以这样领略目前中央的精神————农民,还是种地的好,你们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如果你们都想着甚至都可以进城的话,地谁来种?城市人怎么活?国家怎么长治久安?

  我想说,中国的发展确实需要农业的发展作为保障,确实需要有人种地,但是,这个城乡二元制,也就是城乡户籍制度,为什么会一直成为制约农村人向城市生存发展的障碍呢,我看政府以及一些专家找出种种理由来为取消户籍制度找借口,说什么这是长期任务,不容易具体实施,会牵连其他相关方面的问题,等等,虽说我听着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国情嘛,专家嘛,,,但是我要说,它,说白了,是一种限制,是城市对农村的一种限制,是先进阶级对落后阶级的一种限制,,,解铃还须系铃人,取消这种限制,需要时机,

  更需要城市领导者的决心,打消以为会对城市人产生挤压的那种顾虑,实现公平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医疗。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这需要先进的的生产力,需要更发达的城市现代化,所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生产力,才能保障其他各个方面得到改善。但是请不要舍本逐末,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富裕的目的是让人民安居乐业。如果说现行的城乡二元制不能让农民与城市人享有公平的待遇和机会,那么恐怕所说的安居乐业,也只能是一部分人

  在灯火辉煌的城市里的安居乐业罢了!!!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