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在教学中的指导策略研究 第3页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①、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②、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做好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课题保证措施
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 利用网络的便利手段,充分发挥专家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定期开展研讨、实际操作,确保研落到实处。
3、本项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辅以观察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即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结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
2)、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3)、调查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4)、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5)、课题研究的年龄范围:大班。
4、在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
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幼儿园手工活动由于存在着一些弊端,造成整体手工活动质量不高。我们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了不少的弊端:
首先,当前为幼儿提供的手工教材较缺乏,手工材料的数量刚刚和幼儿人数一一对应,没有多余的材料,所以每个幼儿只有一次操作的机会。这样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较少。
其次,传统的手工活动中,学习的方式不正确,抹煞了幼儿的创作精神老师通过口头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跟着老师一步步地完成制作。例如,在一次手工活动—面具中,我们把制作的方法都讲给幼儿听,并从集中颜料中里随意用了黄、绿、红几种颜色示范画了一个面具,结果每个幼儿都是模仿老师的做法,很快的全班幼儿都做出了大体一致的面具。虽然通过这样的过程,幼儿完成的作品成功率较高。但这样的手工活动,完全属于一种模仿,没有幼儿自己创造的东西。这样的手工只是提高了幼儿模仿作品的能力,却完全抹煞了幼儿的创作精神。
再次,在幼儿园里,幼儿园的手工教学内容都是由幼儿园统一制定,教师为教课而教课,但并不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为完成作品而制作手工。例如在一次折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示范折纸—七星瓢虫时,很多幼儿都没有看老师的示范。最后,教师发给幼儿纸,让幼儿自己折叠的时候,很多幼儿都是乱折,有的甚至把它折成了飞机。显然幼儿对七星瓢虫的兴趣不高,幼儿只是为完成作品而制作手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