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 第5页
“一个误区”是指我们——教师和学生——都陷入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作文评改只是对一次习作的反省,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升写作能力;事实上,评改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本身就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补充。
基于对上述误区的认识,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既然作文评改是一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他就必然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习得”的过程,所以,作文评改也应当依照渐近原则进行设计,组织教学,进行培养和提升,不能期望学生对作文的自改一蹴而就地生成。由此,我们提出一种作文评改的方式:多元化渐进式高中作文评改。
(三)多元化渐进式高中作文评改方式
立足于高中作文的教学实际,我们提出这样一种作文教学主张。他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首先,我们承认作文评改主体的多元性,不要仅仅口号式的喊“学生主体论”,片面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逐步加大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比例,最终形成作文自改的习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安排是:在高一第一学期的两个学段中,各坚持一次集体评改或教师范批、一次面批、两次教师全批全改;在高一第二学期的两个学段中,集体评改和教师范批各进行一次,面批则总共只进行一次,其余三次作文进行全批全改。高二第一学期的两个学段各进行集体评改一次、教师范批一次、教师全批全改一次,分别进行学生自改和互改一次;高二第二学期则减少全批全改一次,增加一次面批,以强化写法指导,同时总结前两学年作文教学情况,为高三制定作文指导对策做准备。到了高三,可视情况不再进行作文的全批全改。只要指导得当,我相信,学生已经可以胜任自改互改的任务了。具体评改方式如下表所示: 教师 全批 教师 范批 教师 面批 集体 批改 学生 自改 学生 互改 高一 上半学期 4 1 2 1 下半学期 3 2 1 2 高二 上半学期 2 2 2 1 1 下半学期 1 2 1 2 1 高三 上半学期 1 2 2 1 2 下半学期 2 2 2 2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由于课题研究时间紧张,只有半年,上述作文评改模式未能得到教学实践的有效验证,殊为遗憾。同时,关于作文评改方面的专题性理论论述也不多见,我们可供学习的理论知识较为缺乏。但本课题组的五位教师中四位都有多轮高中教学经验,我们对于学生作文互批互改也有多年的探索,我相信,操作性还是很强的。我们会在课题结束以后,在具体的教学中实践和完善这一作文评改方式。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影响学生作文的最主要因素仍然在于写作兴趣的缺失,相形之下,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所能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较小的。我们认为,身为语文教师,只有成功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建立写作的尊严,评改创新的作用才有可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标准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