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纪录笔记范文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次听师傅的课,因为经过了去年一学期和师傅的的互相了解和磨合,我知道师傅杨主任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而且说到文章里你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不管是合理与否,他都很耐心很和气的帮你分析,所以今年的我已经没有了去年刚开始和师傅交流的胆怯心理。我相信,今年的我,肯定能跟师傅学到更多的教学知识。

师傅今天上的课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我是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遗憾的是,在听师傅上这节课之前我已经先结束了这篇课文。令人欣慰的是,我还是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师傅上课的总体内容是差不多的。但杨主任的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教学环节井然有序,每一个环节设置的很合理,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就能把全文贯穿起来。比如说,在这节课上,他重点对景物、语言、人物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每一个方面涉及到的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都很全面的被囊括其中。这节课师傅还有个特色就是在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个写作技巧时,有心地引导学生回忆了上学期课文中的多种写作技巧,这样既带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也更好地引导、启发了学生。

         交流:1、在上这节课时,要注意读写结合。(就是说要侧读侧写,,要有心地借上课文来教授一些作文教学内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到明确的启示。)

     2、本文侧重围绕“乐”来写,又许多关于乐趣的故事,但要注意的是先生也是“快乐之源”。

     3、这篇课文的动词写得非常好,可以重点分析,也是教授学生写作的一个方面。
 还记得,在听师傅上第一篇课文时,我们交流完本节课的感受后,赵老师又超前问了师傅这样一个问题:像第二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有点难度,我们要如何去把握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对其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一点。针对这一问题,杨主任说:“一篇课文,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很重要,我们不可以凭着感觉去做随意的判断和决定。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教材的深浅程度,教学问题的相关联系等,决定先教授什么,后教授什么。而这篇课文我们要从成长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而这两个方面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凭我以前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先说成长再说结构,这样更好点,因为成长的内容讲解分析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将会加强,那样再分析文章的结构将更加容易,老师上课会得心应手点,学生听课会更加清楚明了,才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听完这些提示和分析后,我们几个人也点头称是,有茅塞顿开之感,短短几句话,句句是要点,因而对上这一节课,我们就有了个正确的航行方向。

       今天去听课刚好也赶上师傅上这篇课文,但师傅已经上第二课时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就是在重点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文章结构特点。师傅在上这篇课文结构时重点是从“线索”和“照应”两个方面来分析全文。而本文的线索是条双线:一条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回忆),一条是我在毕业典礼上(现实)。接下来就是带领同学分析文章中这两条线索是如何行文的。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我看出这篇课文的结构真的是有难度的,学生被时而回忆、时而现实这种反反复复弄得昏头转向了,但有经验的师傅还是最终把他们的思路给打开了,一步步的引导,找出每个现实和回忆之间的过渡句,最终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讲解清楚线索后,又适时地抓住时机,告诉同学们在自己写作文时,能不能够也试着用多条线索同时行文,但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它要求必须要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话语的说出既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心理,也启发了学生们应如何去挑战,如何去有心地培养自己这一能力。

     这就是师傅一贯的特色——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时刻贯彻着在教授课文文本的同时,联系作文的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学习的更彻底、更全面。接下来再分析“照应”这一结构时,很遗憾,刚对“照应”有关知识点补充时就下课了。但我通过师傅把本课“照应”分为四种形式:伏笔照应、再现照应、对应照应和时空照应后,我就明白,第三课时我即使不能来听也知道会很精彩了,那节课会让学生更加对这篇课文的结构有个很深的了解。

交流:讲解文章双线结构时,重点是找出过渡句,从过渡句入手分析现实与回忆;

       本篇课文的“照应”是考试重点,要带领学生理解分析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