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 第4页

 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 111 74% 容易掌握 背景 材料 105 70% 背诵 名句 93 62% 课文 字词 解释 72 48% 通 假 字 84 56% 难以掌握 文言特殊句式 108 72% 词类 活用 108 72% 一词多义 87 58% 古今异义词 63 42% 学生不喜欢

  文言文的原因 枯燥 48 32% 理解 困难 54 36% 离 生活 太远 48 32% 结合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状况、遇到的困难和真正需求,从诵读积累、查阅工具书着手,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兴趣,分组研究,使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011年6-9月):分解落实子课题,确定课题实验负责人及实验教师,即根据调查结果,分解子课题,调研、施教、实验、观摩、总结、评教、评优、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论文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初中组研究重点为: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熟练地诵读背诵文言文,对文言文有兴趣;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如何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由课内向课外准确迁移,促使学生对文言文初步感兴趣。

  高中研究重点为:在熟悉背诵名句名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文言文阅读有一定兴趣;如何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以人物传记为主,拓展到其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它文体,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使学生对文言文真正感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们用行动研究法,以课堂为阵地,按照学校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编写导学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以先学后导的理念设计并修改有关教学设计,课堂上,在“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和总结升华”四个环节中,学生作为主体交流展示,老师作为组织者点拨引导,文言文的教与学出现新的生机,学生站着大声诵读、分组热烈讨论,做到身动心动神动,在背诵积累名句名篇时,学生的面部表情是轻松的,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初中学生开始主动阅读文言文语段了,齐治水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张姗姗的《狼》教学设计获陕西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他们还进行了课改的研讨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用《狼》还进行了同课异构,以此形成教学反思,通过比对,教学相长,任课班级的学生收获不少,初中学生的诵读能力有明显提高,对文言文已经感兴趣。

  面对课改,高中学生没有退缩,课外主动预习,课堂认真讨论探究,结合背景材料,力争还原历史,知人论世,对文言文文本的解读,不再仅限于知识点的把握,而更多的是一种思索,是一种审视,用现代观念融合古代的文化价值,在诵读、讨论、评析中得到一种升华,以提升境界,提高素养,积累名篇佳作,深谙蕴含其中的情与理,把握文本背后的故事意义及精髓,由此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取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在老师的激情引导中,学生与古代名人、文学文化大家做心灵上的真诚沟通交流,学生对文言文发自内心喜欢读了,喜欢借文言文穿越时空,回归上古,与先秦诸子为朋,和唐宋八家为友。学生对文言文真的已有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有把握。张园就此已经发表一篇论文《奏响清晨第一音》,就如何有效利用早读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路东平的《鸿门宴》教学设计获雁塔区2010年度现代教育成果教学设计类二等奖,韩刚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获陕西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比赛获一等奖,结合“四步12法”教学模式,张园和路东平分别设计编写了《张衡传》、《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的导学案,并写有教学反思。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一定提高,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论著的语言知识和思想精华,比如诸子百家里表达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价值有一定兴趣。

  第三阶段(2011年9-12月):各年级继续追踪研究,将前阶段研究成果继续巩固扩大,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形成文字记录,使学生对文言文兴趣更浓,能学以致用,知人论世,在读写实践中活学活用,准确识记,熟练运用,得出某些结论,并发现仍需解决的问题,使本课题研究能切实解决文言文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