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2页
2、临床表现:
(1)甲沟炎:表现为甲沟一侧皮下组织红、肿、热、痛,并可蔓延到甲根或对侧,形成半环状脓肿,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成脓性指头炎和指骨骨髓炎。
(2)指头炎:早期表现为指尖发红、轻度肿胀、针刺样疼痛,继之肿胀加重,出现剧烈跳痛(搏动性疼痛),肢体下垂时疼痛加重,同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处理不当晚期可引起指骨坏死性骨髓炎。
3、治疗要点:
(1)甲沟炎: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甲下脓肿应拔甲以免感染向深处蔓延,拔甲时要避免损伤甲床。
(2)指头炎:应及早切开减压以免引起指骨坏死和骨髓炎,不可等待脓肿成熟时手术。
(三)护理
1、缓解疼痛:
(1)患指制动抬高:抬高并制动患指,以促进静脉血流减轻炎症出血、水肿、疼痛。
(2)促进创面愈合:换药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疼痛。
2、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
(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
(2)局部护理:①未形成脓肿者,按医嘱给以热敷、理疗、外敷中药等,以促进炎症消退。②脓肿切开引流者,应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换药观察。③按医嘱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3、观察预防指骨坏死:观察患指的局部症状,注意有无指头剧烈疼痛突然减轻,皮色由红转白等指骨坏死的征象。
4、健康指导:保持手部清洁,剪指甲不宜过短。加强劳动保护,预防手损伤。重视手部任何微小的外伤,并及时就诊,正确的处理。
四、全身感染
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称为全身化脓性感染。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一)病因 致病菌包括:①革兰染色阴性杆菌;②革兰染色阳性球菌;③无芽胞厌氧菌;④真菌。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真菌过度生长,成为继细菌感染后的二重感染。
全身感染的原因是致病菌的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的抵抗力低下。常继发于严重损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其他有:静脉导管的感染、肠源性感染、糖尿病、尿毒症、长期或大量使用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的病人等。
(二)病理生理
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感染:多由肠道、胆道感染引起,细菌的内毒素及炎症介质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临床特点为全身寒战或间歇发热、四肢厥冷和“三低”现象(体温低、血白细胞计数低、血压低),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且持续时间长。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感染:多见于痈、急性蜂窝织炎等。其外毒素能使周围血管麻痹、扩张,发热多呈稽留热和弛张热: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此类感染易形成转移性脓肿,较迟发生感染性休克。
3、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约2/3厌氧菌感染伴需氧菌感染,两类细菌的协同作用,促使组织坏死,形成脓肿,脓液有粪臭味。
4、真菌感染:临床表现酷似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感染。由于常同细菌感染混合存在,容易漏诊。
(三)临床表现
1、菌血症和脓毒症共同点:①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②寒战、高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大汗、脉细数、神志淡漠、烦躁不安、谵忘和昏迷。③常伴有水、电解质失调,肝、肾损害。④易发生感染性休克。⑤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2、菌血症和脓毒症不同点:①败血症起病急,突然寒战后高热可达40~41℃,为稽留热,皮肤黏膜常出现淤血点,血细菌培养一般为阳性,为转移脓肿。②脓毒症发作为阵发性,弛张热,当寒战高热时采血做细菌培养阳性,可发生转移性脓肿。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量增高,常(20~30)×109/L以上,或降低,核左移,出现中毒性颗粒。
(五)治疗要点
1、应用抗生素:①在未获得培养结果前,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及时、有效地联合应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②根据细菌培养既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调整有效抗生素;③真菌性脓毒症,停用广谱抗生素,应用抗真菌药物。
2、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3、支持疗法以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
4、对症处理、止痛、降温等。
(六)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卧床休息,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生活用品经常更换。
(2)饮食与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等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3、心理护理。
4、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坚持锻炼,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正确处理损伤,预防感染。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正确的使用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
五.破伤风
(一)病因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存在于泥土和粪便中,任何损失均可为破伤风梭菌造成入侵人体的机会。尤其是伤口深而窄、坏死组织多、局部血运差同时有需氧菌感染。感染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病原菌侵入伤口;②无氧环境;③病人抵抗力低下
(二)病理生理 破伤风杆菌只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可引起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与阵发性痉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大汗。后者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潜伏期:一般为1周,短的可24h,长可达数月,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咀嚼肌紧张等,无特殊表现。
3、发作期:病人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握拳、屈肘、屈膝,并可影响膈肌和肋间肌而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当痉挛发作时,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口吐白沫、呼吸急促或窒息、头后仰、四肢抽搐不止,病人神志一般是清醒的,因此病人极度痛苦。
(四)治疗要点
1、清除毒素来源: 清除伤口的异物和坏死组织,并用3%过氧化氢或1:5000的高锰酸钾冲洗湿敷,伤口敞开,并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 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用前先做过敏实验,一般第一日用2万~5万U,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缓慢静点,以后每日肌注1万~2万U,共用4~6日即可。也可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U,一次深部肌内注射。
3、控制痉挛:为治疗中的基本措施,是中心环节,应减少刺激和应用镇静解痉药物。如地西泮、冬眠Ⅰ号等,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预防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大剂量青霉素的应用不只是治肺部的感染,而且对破伤风梭菌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此外还要预防外伤等。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接触隔离制度要求,住单人隔离病室。减少一切刺激,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各种动作轻巧、低声。治疗、护理操作等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30分后进行。
(2)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和预防外伤等。
(3)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等。
(4)支持疗法的护理,给病人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可用鼻饲或输液等。
(5)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堵塞,注意喉痉挛,备好或施行气管切开。
(6)给用TAT。
(7)应用解痉药物,常用的有地西泮、巴比妥钠、水合氯醛,严重者可给冬眠Ⅰ号,但要注意加强护理。
(8)应用抗生素,可应用青霉素和甲硝唑,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反应。
2、健康教育:
(1)对破伤风知识的教育,防止损伤及伤后正确处理,施行新法接生等。
(2)预防:正确的处理伤口和正确的预防注射。自动免疫,按计划免疫注射破伤风类霉素,使机体自行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的目的。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一般伤后12h内注射1500U(1ml),成人、儿童剂量相同,就医较晚或伤口污染严重剂量要加倍,必要时2~3日后可重复注射。注射前需做过敏实验,只有阴性者方可一次全量皮下或肌内注射,如过敏试验阳性要脱敏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