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应用程序能力确认方法浅谈
性能测试,目的就是为了测试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指标。
比如:
1. 能保证5千用户同时在线。
2. 2百用户同时登录响应时间不超过8秒。
3. 1周内能处理完成3千份表单。
4. 在1年后是否上述指标的对比。
5. ……
需求因各人而异,万变不离其中。无非就是很多人去做很多事情,不同系统的处理和业务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逐个去验证系统是否能应对这些情况。
抛开业务、逻辑,把整个过程简化:
图中“动作块”为与服务器交互的一个时间段,应用在具体业务里可以是一个用户的整个登录过程,也可以是某一个动作的响应过程。
“吞吐量”图中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块”的数量。
整个曲线描述了一段用户(动作)加压的过程,可以是一个系统的真实场景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测试过程的一个场景。
图中可以看出,随动作块的不断增多,动作块持续的时间不断变长。
那么,怎么衡量这个系统的性能呢?上图说明了以下三点:
A. 当动作块为一个动作时,动作块的长度即为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为一个衡量标准。
B. 吞吐量曲线图中没有划出来,吞吐量就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C. 并发数也是系统的一个处理能力,是为了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不被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