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分类 外科感染一般指多种细菌经手术和诊疗伤口侵入,引起局部明显的炎症反应,多需手术治疗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外科疾病的1/3~1/2。一般分为两大类:

  1、非特异型感染。

  2、特异性感染。

  此外,感染又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交叉感染等。

  (二)病因

  1、机体抵抗力低下。

  2、有损伤及手术伤口。

  3、病菌的侵入。

  (三)病理生理

  1、感染后的炎症反应:致病菌侵入伤口并繁殖,产生的多种酶与毒素,可以激活凝血反应,补体、激肽系统以及血小板和巨噬细胞等炎症介质的生成,引起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加,炎症介质、白细胞和吞噬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通过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协助炎症及吞噬过程。炎症反应的作用是使入侵生物局限化形成脓肿;或最终清除痊愈。同时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2、感染的转归:感染的病程演变受致病菌毒力、局部抵抗力、全身免疫力及治疗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①吸收消散;②炎症局限形成脓肿;③炎症扩散、扩大、甚至全身感染。

  (四)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2、全身表现:发热、畏寒、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低下等。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感染较重的病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B超:对检查深部的脓肿有帮助。

  3、诊断性穿刺: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有脓肿。

  (六)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1)患部制动:肢体感染者,抬高患肢、制动,有利于炎症局限和消退,防止扩散。

  (2)局部用药:浅表的急性感染在未形成脓肿阶段可选用中西药进行积极治疗。

  (3)物理治疗:炎症早期可以采取局部热敷或采用超短波、红外线辐射等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确诊有脓肿的手术切开引流。

  3、全身治疗

  (1)支持治疗:保证休息,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状况。

  (2)抗生素: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

  二.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疖 疖是皮肤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头、面、颈、腋、会阴等毛囊丰富部位。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

  1、病因:皮肤不清洁或经常受到摩擦、刺激以及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毛囊内的细菌可生长繁殖,造成感染。多因个人卫生搞不好有关。

  2、临床表现:在临床上不同的时期出现4个表现:①红结:病初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的小硬结;②脓头:红结逐渐变大而中心为锥形隆起,继之顶部形成小脓栓,即脓头;③溃疡:脓栓脱落脓液排出形成小的溃疡,④愈合:溃疡的形成使炎症得到引流,逐渐消退而自愈。

  疖一般无全身症状,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易导致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尤其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更易发生,出现后病人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瞳孔散大、头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昏迷等,死亡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治疗要点:早期热敷、理疗,可外敷鱼石脂软膏,后期出现波动时可切开引流。疖不可挤压以免引起扩散。危险三角区的疖的治疗要注意休息、少说话,全身应用抗生素,慎重进行引流。

  (二)痈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一个疖扩散或相邻的多个疖融合而成。好发于上唇、颈后和肩背部。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1、病因:同疖的病因。常见于成年人。糖尿病病人发生率较高。

  2、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常表现为:①初期出现紫红色的肿块:因发炎的毛囊较多,局部形成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炎性浸润区、质硬,称为紫红色的肿块。②中期出现蜂窝状脓头:炎症中心处多数毛囊形成白色的脓栓,形似蜂窝。③晚期出现火山口样溃疡:脓栓脱落并大片组织的坏死,中心处即形成火山口状的炎性破溃疮口。④全身症状:多数病人有寒战、高热等全身表现。血象升高。唇痈易引起颅内海面状静脉窦的感染。

  3、治疗要点: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局部初期可热敷、理疗,局部坏死组织多、破溃、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应手术治疗,采取“+”或“++”状切口切开清除全部脓液和坏死组织。

  (三)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局部感染灶扩散或由局部外伤引起。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病因:急性炎症多为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也可由局部原发感染病灶直接诶蔓延或经淋巴、血液循环传播而发生。

  2、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多为紫红,界限不清,伤口部位较重。全身:有明显的中毒症状。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治疗要点: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早期制动、热敷、外敷药物等。切开时多采用多个小切开似网眼状引流,筋膜有坏死的要给以清除,中心部位有脓肿的要给以引流。加强换药。对口底、颌下和颈部的蜂窝织炎应尽早切开引流以免引起窒息。

  (四)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管炎指致病菌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或其他感染灶浸入淋巴管,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急性淋巴管炎波及到所属淋巴结时,即为急性淋巴结炎。

  1、病因: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病因相同,细菌来源于口腔部炎症、足癣、各种皮肤、皮下的化脓性感染,常见的细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①网状淋巴管炎:又称为丹毒,常见β-型溶血性链球菌,起病急,一开始就出现全身症状,皮肤表现是鲜红色片状红疹,略隆起,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红肿范围向外扩展较快。如下肢丹毒可引起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②管状淋巴管炎:常见于下肢,因足癣引起。以皮下浅筋膜为界,分为浅、深淋巴管炎,浅的急性淋巴管炎表现为表皮下一条或多条红线,中医称为红丝疔。 ③急性淋巴结炎: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治疗不及时的可以出现多个肿大甚至形成脓肿。

  (2)全身表现:常有全身不适、寒战、发然、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3、治疗要点:

  (1)局部:主要治疗原发病灶。使感染病灶充分引流,淋巴管及淋巴结的炎症才能好转。

  (2)全身:要及时使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

  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一)概述 常见的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甲沟炎、指头炎、腱鞘炎、滑囊炎和掌深部间隙感染,多由手部轻微外伤,如擦伤、刺伤、切割伤、剪指甲过深和逆剥皮刺等引起。由于手部解剖的特殊性,手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其它部位比较有很多的特点:

  1、由于掌面皮肤厚,皮下脓肿容易向手背蔓延,形成“哑铃状脓肿”,仅切开表皮难以达到充分引流。

  2、掌面皮下组织有若干个相对封闭的腔隙,腔内化脓性感染时难以向周围扩散,故皮下组织内的压力较高,导致剧烈疼痛。感染浸入深部组织,导致腱鞘炎,滑囊炎和骨髓炎,后期引起组织的粘连,影响手的功能。

  3、手部的淋巴液回流均经手背淋巴管输送,因此,手掌部的感染易引起手背的水肿,易误诊为手背的感染。

  4、手掌面的腱鞘,滑液囊、掌面的间隙及前臂肌间隙相互沟通,因此,手掌面的感染容易向全手、前臂扩散。

  5、手部的神经末梢丰富,组织结构致密,感染后局部组织内张力较高,疼痛剧烈。

  6、拇指和小指的腱鞘,挠侧和尺侧的滑囊四个间隙的炎症可以相互扩散;2、3、4指的腱鞘发炎时常局限于各自的腱鞘内,也可以扩散到手掌部深间隙,但不引起挠侧和尺侧的滑囊炎。

  (二)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

  1、病因:

  (1)甲沟炎:是指甲沟或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可由轻微外伤或撕倒刺等引起,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