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艺术 第3页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到达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在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1.汉语的音韵和节奏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之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节奏可以给人快感和美感。如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

  对江 楼阁 参天 立;

  全楚 山河 缩地 来。

  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原来,汉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2.对联格律要求(以七言联为例)

  七言联:(1)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秋月 春风 常得 句;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山容 水态 自成 图。

  (2)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东风 气暖 来阳 鸟;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细雨 春深 发杏 花。

  (注:发字古读入声)

  联律中的有关原则需要掌握住,

  第一,上联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必须用平声;

  第二,上下联之间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

  第三,凡处在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来诊断几副病联。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字“皱”读去声,属仄声字,违反了上述第一条原则。

  三春细雨滋苗壮;

  一方净土育花红。

  “春”对“方”、“雨”对“土”、“花”对“苗”三处失对,出现了平对平,仄对仄,违反了第二条原则。

  志登高山求精进;刚下学海莫畏难。

  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变更了平仄,违反了第三条原则。若将“山”字换成仄声字,将“海”字换成平声字就可以了。

  3.关于对联平仄变格及其它

  有些对联甚至名家的对联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联律格式,这牵涉到联律的变格问题。如:

  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仄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末尾“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形式,已被大家公认,在创作中可以这么用。还有的对联音步结构与前例形式不同,如:

  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