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在《水浒传》中施耐庵成功塑造了宋江这个人物形象,他在《水浒传》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梁山英雄好汉中他名号最多,四个绰号分别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宋江既胸怀鸿鹄之志,更有其过人的权谋之术;既仗义疏财,也有其“义”掩盖下的无限心机;他以自己的卓越才能成就了梁山英雄事业的辉煌,也因自己的招安妥协把梁山英雄送上不归路。

  关键词:水浒;宋江;人物形象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部书着重写了宋江、吴用、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详细写宋江的有十回。宋江是《水浒传》中施耐庵着力塑造的人物之一,在《水浒传》中有着举足轻重,他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人对他褒奖有加: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李卓吾说:“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有人对他大肆指责: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水浒》独恶宋江。”他还腰斩《水浒》,凡有文字改动之处,大多是针对宋江的人格,意在突出宋江的“虚伪奸诈”,“纯用术数去笼络人”,“使人观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金圣叹还曾慨叹:“(宋江其人)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参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也有人保持中立,认为宋江优劣参半:当代文艺评论家李希凡认为:“宋江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值得我们批判的一面”,“宋江初期领导梁山泊革命运动是进步行为,值得赞扬;而他日后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却是对统治阶级的妥协和投降,是他最大的过错,应该给予严厉而深刻的批判。”不管后人评价如何,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一、宋江胸怀鸿鹄之志,更有其过人的权谋之术

  宋江作为郓城县一个刀笔小吏,宋江生逢乱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1]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他为人排难解忧,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长避短,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2]在豺狼当道,政治腐败,宋江在早期活动中已经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押司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成熟,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储备人才,摇动天下。宋江扶危济困,结识更多的是江湖好汉。所谓好汉,也以地痦流氓,杀人越货,作奸犯科,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为主,真正情非得已,值得怜悯的人却廖廖无几。对这些人,他出手大方,动辄白银数十两。宋江曾酒后在浔阳楼题了一首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时若得报怨冤,血染浔阳江口”。 [3]又有一首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常言道,酒后吐真言,宋江酒后的诗词,充分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他真正的“凌云志”就是像黄巢那样,率兵造反,夺取大宋江山。为此,他处心积虑,潜伏忍受,一旦时机成熟,就“敢笑黄巢不丈夫”。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