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之困境探讨 第3页
三、学校缺乏校企合作基础,任课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内容”,必然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工作内容”。无论专业建设多么轰轰烈烈,课程开发成果多么有成效,如果教师不理解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和隐含在工作中的过程性知识,教师也只能运用项目教学方法去传授学科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注重按照企业的职业成长规律,把学生从新手培养成专家,单凭学校是培养不出来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产学研结合,开展校企合作。但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一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热、企业冷。突破这个瓶颈就是要解决校企之间利益分配问题。只有解决好合作中的企业利益问题,企业才有动力、才有积极性。
以往学校热衷于大型企业,认为大型企业岗位多,能解决大批学生就业问题。大型企业岗位、职责健全,技术研发实力强大,资金雄厚,多与高等本科院校合作,根本瞧不起职业院校。所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向要瞄准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学校应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派遣骨干教师无偿协助企业进行技术、产品和工艺的研发,协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企业发展了,壮大了,盈利了,就会对学校充满信任和感激,校企合作的桥梁才能“一头热”,变成“两头甜”。 jsp网上购物系统论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流程图
在此基础上,吸引企业的资金、设备入校,学校无偿提供土地和车间,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以学校经营为主,校企共管,教师学生参与生产管理的“教学工厂”,也就是生产性实训车间。合格的实训产品出售给企业,不合格的产品当做教学经验。“教学工厂”允许出现次品,但企业生产是坚决杜绝次品出现的。
“教学工厂”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将来他们无论从事那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培训)为必要条件。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思想倾向也会起着积极作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工厂”具有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和专业能力开发工作环境,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零对接。
总之,学院要生存,要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初兴起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境。不管怎么样,大多数高职院校已步入这个深水区,已不可回头。高职院校要清醒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决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行动,高瞻远瞩,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认准方向,坚持不懈的干下去。要坚持科学精神,知人善用,对不同的理论和见解要有宽容精神和科学态度,不以领导意志、行政命令强行推广。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改革不久就会迎来灿烂的春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中能持续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VB医药进销存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1)徐国庆著.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 上海: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2)徐国庆著. 职业教育课程论. 上海: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3) 赵志群著.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
(4)戴示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5)徐国庆: 从工作组织到课程组织: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组织观[J]. 教育科学, 2008,(6).
(6)姜大源.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 J ]. 职教通讯, 2006,(1).
(7)姜大源.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