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第3页
(一)、研究中发现情境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的原则:
1、德育性原则 :情境创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德育作用,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对其内涵的考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例如:一位教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小兔子到菜园里拔了 25 个萝卜,小松鼠看见了偷走了 7 个,想想小兔子还剩下几个萝卜啊?”一个“偷”字就使得价值观方向发生偏移,整个情境的德育效果荡然无存。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2、实效性原则: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小比赛甚至开门见山的做几道数学题等都会激发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或非得讲故事、买东西不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简洁、明快。
3、现实性原则:即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4、趣味性原则: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往往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是在“要我学”的压力下被动地接受知识。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导入阶段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可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也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机与作用。
1、在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找来西瓜来解渴。分西瓜时发生的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2、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道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3、在知识巩固上,创设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教学,在新课学习之后,巩固练习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对老师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多少,在此基础上设计合作制统计图,大组比赛,进而全班进行比赛,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熟练制作统计图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研究中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基本类型。
情境创设基本类型: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动手操作情境、游戏活动情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