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第6页

 与前一个导语相比,这个可以说是更深层次的思维开发手段,不仅引发思维,而且是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引发。但这样的导语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是一篇小说,然而,却是将这篇小说置于世界名作的比较之中,不仅学习的目标十分明确,更为难得的是开阔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启发了学生深层的思维。

  4.多向钩连式。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老师在导入时不仅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换句话说就是,在导入时老师应该将所讲的课文放在整个单元教学之中,甚至是整本书中。在设计导语时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多种多样的语言知识进行纵横钩连,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或借助其它课文、或引诗词名句、或讲故事俗语、或示谜语对联……既借此导入了新课,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学生的文学素养必将有显著的提高

  5.巧用佳谜式。

  谜语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特产,式古老的中国文化中一颗闪烁的明珠。如果老师在语文课的导入中能巧妙的引入谜语,就必然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著名的特级教师梁捷老师在执教当代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名篇《胡同文化》时,就巧用谜语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是这样讲的:

  语文课是最易于培养我们的悟性、灵性、创造性和个性的一门课,它不仅仅是学习语言,那么我出一个谜语“航空信”,打一个中国地名,看谁能运用智慧猜出谜底?(学生凝神屏息、冥思苦想,猜不出来)一般的信是邮递员送的,“航空信”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天津)那“津”和“信”有什么联系?再想想看。(学生又答:高邮)对!谜底就是高邮。高邮是个好地方,据说前几年办过一个双黄鸭蛋文化节:高邮还出过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现代也有一位高邮出生的作家,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胡同文化》的作者汪曾祺。

  梁老师巧用谜语,引入正题,犹如为学生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探寻知识的宝藏;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

  6. 背景资料式导入。

  这种导入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抓住文章的主旨。比如在讲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导入方式: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通过这种背景资料式的引入,学生的情感很快被调动起来,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形成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