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第4页

  (5)、学生参与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已引起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教师在导入时如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或者是让学生自己来导入,把他们放在主体地位,是不是效果更好。因为不论老师如何煞费苦心地设计,不论设计的导语有多好,终归是老师自己的设计。若整个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智慧的闪现,那就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如果我们试着将角色转变一下,将导语的设计和导入都让学生来完成,那么学生就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增加学生把握课文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可以借此向学生学到很多东西,与学生相互学习,使课堂气氛更民主、更开放。

  (6)、 统计法

  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记录各种现象,统计其类型,从而有利于归纳整理,形成文字形的材料。

  4、研究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预期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中旬——2011年6月初)

  拟定课题方案,确定各阶段的研究对象及具体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学习与研修有关课程理论书籍,搜集相关资料,理解课堂导入的意义及价值,进行开题论证。

  (二)、研究阶段(2011年6月中旬——2011年11月初)

  (1)、确立研究阶段性目标,确定班级,确定实验对象。

  (2)、本阶段主要针对当下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注意课堂导入的有效运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以学期为时间单位,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实际,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针对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认识其中的不足和弊端。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纳专家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课堂经验,学习良好的课堂导入经验,注意归整不同课堂导入案例,积累原始资料和相关信息,对资料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反思、研讨、并加以整理,注意概括归纳,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

  (4)、下学期(9月)开始,课题负责人就进入高三教学阶段,开始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一般设计的是符合课改方案、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性导语,势必影响对工作的研究,对此,我准备多听课,收集各位同事的好方案,继续研究探讨。

  (三)、总结阶段(2011年11月中旬——2011年12月初)

  对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概括整理,总结提升,并积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测、论证,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宝贵的智慧结晶,并最终以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形式呈现,完成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