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第2页
(三)以情感人,巩固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心态,往往与教师的神情姿态乃至声调都有一定的关系。在讲授课文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通过自己的眼神变化、手势的传情、声调的仰扬顿挫去感染学生。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让学生感到讲的精彩,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实和扩展。
(四)总结升华,延伸兴趣。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巩固知识的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四季》学完后让学生观赏更多的四季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并用彩笔画一画或编季节歌。应该怎样做,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又如《狼和小羊》学完后让学生进行戴头饰进行表演,并进行思想教育。你遇到这样的事你怎样做?如果小羊不被狼吃掉它应该怎样做?再如《落花生》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辩论你愿意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你们在生活当中应该做怎样的人?这样一来能够激起学生情趣的共鸣,形成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认真的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应"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程序,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二、把活力,激情带进课堂,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养可言。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应该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我"。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教学成功的诀窍是以情感为纽带"。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说,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课堂教学也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变得更富有诱惑力,学生的好学精神也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了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如我在教《动物过冬》一文时,我就努力创设"招聘主持人"的情境,渲染课堂的比赛氛围,然后通过一段小故事引出比赛的题目"通过你的说说、读读、演演,向大家介绍小动物怎样过冬的",小心地拨动儿童心灵的情弦,非常有意识地让教材蕴涵的情感与儿童的情感活动相连接、相沟通。可以说,"情感为纽带"是在上课之始,就牵拉启动了。紧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进入"细读"的过程中,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通过"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我的朗读真出色"、"我是小小表演家"、"我的知识最丰富"的闯关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在学生眼前再现语文描写的小青蛙、小燕子、小蜜蜂栩栩如生的童话角色,结合课文语言,学生仿佛看到了,也听到了,整个心灵感受到了,他们极大的关注和激情被唤起,情感的波纹也渐渐地涌动起来。这种内心情感的发展,驱动着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他们忘我了,教师也忘情了。围绕着教材,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着情感交流的场所中。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读,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之间的内心的感受得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更加明确。
三、把平等、探究带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