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归因及教育策略
梁启超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足见,能否让青少年一代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是否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每每看到班上44双求知的眼睛,他们的心灵还似一张白纸,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即将因为我们成人的行为举止对这张白纸涂染不同的色彩,也许,这些或美或丑的颜色,将定格在他们的一生当中,从而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孩子们的身心年龄以及生活阅历,知识层次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生活中碰到的各种行为方式他们还不能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全凭成人的行为左右,这其中,老师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家长的处事态度更能直接地影响孩子的看法。儿童吸收父母的道德准则,他们是非观和善恶标准的形成,主要受父母是非观和善恶标准的“同化”。为了对本班学生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我对全体学生的家庭情况做了一个大致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习惯和道德水平方面远低于其他孩子,现就务工子女主要心理问题归因及教育策略浅议如下:
一,务工子女主要心理问题归因分析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 家长不良的行为方式对孩子形成不健康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务工子女的父母大多知识水平较低,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大部分都是在城里租房,一边做生意,一边供孩子上学,父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只重金钱、不重思想的家长比比皆是。家长的观念势必影响到子女待人处事的态度。学生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他们的学习、品德、健康、卫生、安全、礼貌、交往、兴趣、情感、家务、消费等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父母的爱好和兴趣,习惯方式、动作,甚至走路的姿态和说话的语调等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成为孩子习惯行为的模式。孩子看到父母对其他人总是很有礼貌,他会用这样的行为作为标准要求自己。看到父母经常说脏话骂人,他也不会为说脏话和骂人感到羞耻。从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同学交往的能力较差,属于老师常说的“头疼学生”,和同学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在我调和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大多存在严重的自卑感,以为班上同学看不起他,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在一起自己是多余的,从而变得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别人批评或冒犯他时会立即采取报复行为,并不以为然,很难自觉意识到这样做的错误在哪里。
2, 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相对较差,造成务工子女思想道德水平普遍偏低,心理压力过大。
这些子女相对来说,物质条件不是很高,大多租的房面积很小,学生基本没有专门学习的书房,好多家庭属于厨房客厅卧室共用一间这样,嘈杂的环境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另外,进城务工子女家长从事的工作强度不是很大,但大多是摆地摊做小买卖,或者以搞装修开出租为职业,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短,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好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从放学到家长回家这段时间,务工子女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时间”。据了解,多数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后,采用“一顿打骂”、“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由于家长的自身素质较低,生活过的比较辛苦,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过高的要求无形中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发觉自己的目标很难达到时,就会出现感情淡漠,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