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
摘要:小学教育历来被称之为教育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试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提高小学教师素质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认真研究制约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建构促进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模式,找寻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任务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小学教师是教育奠基工程中素质教育的主要操作者,其心理素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而且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维护和促进作用。本文对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以及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能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

    人的素质结构应是一个由自然的素质、心理的素质、文化的素质和社会的素质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分层的系统。心理素质处于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智能的开发者,对社会延续与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接受系统、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儿童思想、品德、体质发展、知识经验、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无耻悲鄙下流的网"学,网总是抄六.维;论^文·网儿童个体知识的启发与人格的塑造,均有赖于良师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高尚道德情操作为动力。故而教师素质,不仅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同时也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过程达到身心合谐发展的目的,除了必须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和较强的科研素质外,其心理素质在整个教师素质结构中起着核心的作用:首先: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不仅是教师提高自我素质的需要,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和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任何一位小学教师都握着一把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是否好用,不仅依赖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层次,更多来自于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其次,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对学生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具体说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人的天赋素质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对先天素质上的某些缺陷或不足进行某种程度的补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后天素质获得充分地发展,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要使学生达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备优良个性与健全人格。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