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科学课后探究活动的策略研究 第2页
(二)科学教师误解
1、科学是副科。
不少教师认为,科学不过只是副科,因此不需要重视。在萧山,大部分学校的科学老师都是兼职的。往往,兼职的教师肯定更偏向于语数,能把科学课上好已经很不错了,课后活动就免去了吧。
2、延伸定义错误。
什么是科学课后探究活动呢?小学科学课后探究活动是指小学科学课外的探究活动,与课堂内的探究活动相对,有的课后探究活动是教材中本身安排的,有的课后探究活动是由于课堂时间、空间限制,而不得不放到课后去探究。
然而不少科学教师认为,课后探究只是学生的活动。因此忽视指导,而且也不重视这些活动。学生少了教师的指导,即使去认真完成,也不被教师重视,没有评价,没有成功的喜悦,加上一些条件的限制,课后探究活动也就变成可有可无。
3.其他因素。
有些教师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后探究活动当中,这也影响了科学课后探究活动的进行。
(三)家长不重视
大多家长不理解科学的价值,他们始终认为,孩子只需学好语数英,对科学无所谓。501班上有一位学生告诉我,她喜欢养蚕宝宝,她的妈妈不允许,理由是养蚕宝宝很脏,并且会影响她的学习。学生课后探究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家庭,没了家长的支持,也就失去探究活动的场所,探究活动将无法展开。
三、课后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一)争取多方支持
1、争取家长的支持
目前的教学中,大多家长仍然只关心孩子的语数英,其他的无所谓。这些家长却不知道小学科学课培养每一个孩子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然而,课后探究活动有许多都是要在家里完成,离开了老师,父母就是最有力的指导者。所以,科学老师应该积极争取家长对学生课后探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交谈、书信、邀请参加听课、参加成果展示会、参加汇报等与家长沟通。只有家校联手,创设学生进行课后探究的良好环境。同时呢,也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在“陪玩”中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消除对科学的“成见”,这样才更有利于科学课后学活动的开展。
2、与各科老师分工合作。
a、语文老师
语文是各学科最基础的课程,写作就是它的特点。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写观察报告、小论文等,而语文的学习任务中也有要求学生写作文、日记等。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怎样写,我们科学老师则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所以,科学和语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所以写作是常常是“挤牙膏”的形式,七拼八凑。如果,我们科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分工合作,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由语文老师来批改,让学生把自己满意的文章收藏在学生成长袋里,或者把一些优秀的观察日记、小论文等传到博客,而这些成果还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一来,不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写作能力培养了,而且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学习交流,更是使得学科之间真正相互渗透了。
在观察《蚕变了新模样》中,我先让学生填写书上的记录表格。学生经过观察,以及我的讲解,再由语文老师来指导写作,小有收获。
学生日记
5月4日 星期二
蚕究竟在茧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了?好奇的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茧小心地剪开,发现白白胖胖的蚕不见了,变成了褐色的蛹!我测量了蛹的体长,有2厘米,它的身体是黄褐色的。
我发现蛹没有脚了,也没有了蚕凸出来的嘴,尾巴上的小尖尖也消失了。蛹身体是一节节的,头上有一个像翅膀的东西,我猜蛾的翅膀就是从那里长出来的。
蛹和蚕的共同点是身上都有环节,身体两侧都有小黑点。不同的是蛹身体小,蚕身体长;蛹没有脚,蚕有脚;蛹没有嘴巴,蚕有嘴巴。
在剪开的蚕茧里还发现灰色的一团东西,我开始还以为是蚕宝宝的头,吓我一跳,看清楚原来是蚕宝宝的皮,蚕宝宝在茧里要褪完最后一层皮才会变成蛹的。
b、班主任
班队活动中,有很多是关于环保的内容这与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三年级科学教材有要求学生观察凤仙花,四年级观察油菜花,五年级观察蔷薇花丛等。然后再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做个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c、其他课程
如美术课程里有很多是自然景物是与科学知识相关联的。三年级美术有一个单元《树叶的图案》,刚好与三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树叶》相关联。学生通过观察一片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在课堂上进一步了解叶子的结构:叶片、叶脉、叶柄。然后画一张观察过的树叶,运用美术的审美观和科学的感性认识,不仅能将树叶图案画得精致,而且树叶的形状等清晰呈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