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特色实训体系建立 第4页


  三、汽车商务课程的引入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了两个事实:

  其一:汽车商务岗位可为我们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其二:汽车商务岗位要求就业者具备特定的商务基础技能。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那么,我们的职业院校,是否给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了这些技能呢?

  1、现有课程体系缺乏汽车商务内容

  事实上,在很多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严重缺乏汽车商务岗位的上岗基础知识。造成毕业生距离企业要求差距甚远的局面。

  我们先来看职业技术学校真实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类别

  汽车专业知识

  营销专业知识

  辅助学科知识

  课

  程

  名

  称

  汽车构造与原理

  管理学

  汽车文化

  汽车电器常识

  宏观经济学

  汽车专业英语

  汽车维护常识

  经济法

  机动车保险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消费心理学

  二手车经营

  管理沟通

  礼仪与商务

  营销管理

  汽车维修接待

  汽车销售

  该学校的这个专业已经开设了多年,课程体系比较成熟,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类似,这个体系基本上是把营销专业的部分基础课程加上汽车运用工程的部分基础课程形成的。经过对该课程体系的分析和对教材的研读,我们发现了两个现象:

  首先是课程体系中的营销课程缺少行业特点(即俗话说的“汽车味”),而其技术服务课程却离商业很远(也就是太多“技术味”)了。其次,缺少配套的实操和实训课。

  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我们的毕业生很可能连一个配件库管员的职位都无法胜任,也就谈不上更高级的销售工程师、客服经理等职位了。我们想要实现毕业生与商务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自然就非常困难了。

  2、汽车商务课程缺乏的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现有的课程体系,缺乏汽车商务及其实训课程。

  为什么会造成汽车商务课程缺乏的局面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本专业也不例外。我们考察职业院校的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的发展,发现其中大部分是从汽车运用工程或者汽车检测维修等技术类专业分离出来的,小部分是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只有极少数是从一开始就独立建成的。不管其来源于何处,这个专业的历史不长,有超过十年历史的非常罕见,肯定地说,在全国范围内,这个专业基本上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

  设立之初,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目标是汽车推销员。所以课程的结构自然就按照“销售+汽车”的思路设计了。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汽车营销”这个概念,广义地理解,它应该包括一切为了满足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而采取的一切商业活动。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它往往被狭义地理解了,变成了整车买卖行为的概括。这样,“汽车营销”的课程范围,也就基本上没有把我们所说的基层服务、基层商业、基层管理这些汽车商务岗位的大部分技能包括在内。

  由于类似的原因,“汽车技术服务”这个概念用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时,既没有包含保险理赔、三包索赔、俱乐部会员管理等基层服务内容,也没有包括汽车配件采购、配件销售、保险销售、派工管理、奖金核算、统计分析、库房管理、套餐卡发行、储值卡发行等基层管理行为和商业行为。

  也许上述分析有些武断,但是事实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通常都没有包括这些基本的汽车商务知识内容。

  3、引入汽车商务课程的意义

  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汽车商务岗位在企业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与服务企业对基层的管理、服务、商业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我们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为己任的就业教育。现在,终于到了在本专业中正式引入汽车商务课程的时候。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大大地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面。

  它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可以大大改善本专业现有的课程结构。因为相比管理、营销等理论课来说,汽车商务课具有务实性、有形性两个特点,比较容易开发相应的实训课程,彻底改变本专业“实训难”的局面。

  这些既不包括在“汽车技术服务”,也不包括在“汽车营销”中的汽车商务课程,有可能成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极具本专业特色竞争力的课程。

  四、汽车商务实训体系的建设初探1、汽车商务实训课程的特点

  本专业的汽车技术课程及其实训部分,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我们在此讨论的实训,仅限于汽车营销和汽车商务范围。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适合于开发实训课程呢?我们总结出,适合于进行汽车商务实训的教学内容,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