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文化听后感

红帮文化听后感
 一批来自宁波乡下的手艺人穿行于开埠后的上海滩,在十九世纪末,十里洋场里兴起了一股穿西装的热潮,他们靠重质量,讲信誉,在上海滩占领了一席之地,他们的实力和地位也随之一样的红火,久而久之,一种新的文化掀起了我们国人对服装业界的发展浪潮--"红帮文化".
  红帮文化响誉中外,而红帮裁缝技艺更是扬名国际.在中华民族服饰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许多丰功伟绩,例如:在清嘉庆年间,蓟县裁缝张尚义在日本凭借江浙人特有的勤奋和聪慧从西服修补中学会里西装裁剪制作手艺.随后便开办了"同义畅呢绒洋服店",回乡后,又到上海创业,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
  清末时,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嶙和王睿谟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相识.次年,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缝制了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随后,王才运在中华传统的基础上吸纳西装的优点,精心制作出一套既有民族色彩又富有时代感的西服.将西服原先的七扣改为五扣,意为五权宪法;改胸前贴袋为笔架袋,意为革命需要知识分子;袖口钉上三颗扣子寓意为三民主义,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套"国服"中山装,结束了中国许多半长袍马褂的历史,揭开了中国服装的新纪元,又创造了一个第一,还有顾天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服工艺职业技术学校。顾天云是继张衫义之后的红帮裁缝中又一位泰斗级人物。在1933年10月,他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此后,红帮不再是只求实力的民间艺术群体,而是一个有理论支持,名师辈出,名店林立著名产品不断涌现,在全国服装行业中独领风骚,引领了中国服装艺术新潮的主导性流。
红帮裁缝以制作人民装,中山装,青年装为业。红帮于1956年由上海迁至北京后,“红都”成为一个专为国家领导人制作服装的服装店,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齐,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服装都由该店制作。
红帮文化的历史是辉煌的,背后蕴藏着博大的文化,但是他们是凭借着勤劳、肯吃苦、敢于创新、海纳百川、吐故纳新的红帮精神,对中国近代现代服装产业极为深远的影响。他们也凭借着高超的技艺,一次一次的战胜远离困境,成功的躲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并且孕育了许多著名品牌,如“雅戈尔”、“罗蒙”、“培罗成”、“杉杉”等著名品牌,成为宁波市一大支柱产业。
红帮裁缝在1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别的西服制作手法“四个功”、“九个势”、“十六个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服的经典,并且和一些高校合作一起传承红帮文化。
只有具有坚实的工艺基础,高超的制作水平才能抵抗种种的危机,才能引领复杂服装产业的前言,取得巨大的成果。
对于90后的我们,虽然没有像前辈那样的技艺,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不怕没有好的成果。以前的理想对我当时的我来说太遥远,但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我已经很确定了我的理想,我真正的目标,我会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刻苦,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