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 第3页


  4.治疗方药

  临床上,小儿厌食脾阴不足,一多兼夹食滞而舌苔厚腻;二多病损及气,在消化分泌功能不足阴亏的同时,并见动力功能方面的障碍阳气不足。因此,小儿厌食的治疗,一般应分两步进行:初予滋脾消食,后予滋脾益气,消食在于治标,益气是运脾的重要手段,而滋益脾阴则贯穿始终。脾阴充足,食滞乃去。然后只需略参益气,则脾运自健。兹将笔者常用方药介绍如下:

  主方:加减益脾汤;太子参30克,淮山药24克,白扁豆、生谷芽、生麦芽各15克,莲米、粳米、白芍各12克,茯苓9克,白术、桔梗各6克,炙甘草3克。

  方解:太子参、淮山药甘平益脾为君,白扁豆、莲米、粳米扶益脾阴为臣;参用甘平淡渗的茯苓,使滋阴而无助湿邪之忧;阴亏损阳,佐以甘苦温的白术和甘温的甘草阴中求阳,更助阳生阴长;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护土,并使肝平脾自旺;佐二芽消食,合桔梗升清。全方阴中潜化,共奏育阴健脾之功。

  分步合方:第一步合鸡内金、焦三仙加减,酌服二至六剂,至厚腻苔减薄为度。第二步用主方稍加党参、黄芪,可服之较久。苔虽减薄而微腻不去者,尚可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一般而言,阴无骤补之法,滋脾不能急于求成,治当有方有守。

  汤剂多需久煎。剂量初用需重,维持量稍减,功效显著之后,可以改制丸、散、膏、糕或糖浆。

  5、临床举例 VF+SQL资料管理系统设计源码+论文+开题报告+数据流程图

  例1:张某,男,5岁。

  见食不贪、形体消瘦3年,加重3月,3年前曾患“急性肠炎”,在乐山治愈出院。其后食欲不振,食少纳呆,精神较差,面色萎黄。迭经治疗,久服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之类,初曾见效,其后越服越重。3月来食欲愈差,形体更瘦。诊见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皮肤干燥,喜饮而饮水不多,手心微热,舌淡红,苔薄微腻,脉滑微数。体温36.9℃,脉搏90次/分,身高仅90公分,体重16公斤。证属小儿厌食脾阴不足,治以滋脾消食,方予加减益脾汤加焦山楂9克、炒建曲12克、石斛9克。3剂。

  二诊:(8月20日):食欲好转,苔转薄白,舌淡红,脉转濡而微数。改用加减益脾汤原方熬服3剂。服毕以此方加党参10克、黃芪10克,制丸,每丸8克,早晚各服1丸,调理2月余。

  服药期间食量逐增,精神日康。1年半后随访,其后食欲均好,身体健康,身高已106公分,体重22公斤。

  例2:龚某,女,9岁。

  厌食,恶食1年余,伴形体消瘦,不欲多饮并见脾阴虚特殊指征,手心热高于正常,手指螺纹略有突起,2月前起手脚均生冻疮。治予加减六神汤为主,如前述分二步投方,首步2剂,次步6剂,按法前服,服毕食量显著增加。次年随访,厌食未曾复发。asp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源代码

  6.结语

  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 第3页,在现代尤为突出。从主症、病位、病性、治疗以及特殊体征诸方面综合判断,有助明确诊断。将滋脾贯穿始终,临床治分两步,是提高本症疗效的一条有效途径。若求治心切,一味补益阳气,往往气行过盛,本力不足,譬犹油涸拨灯,愈燃愈涸,欲速不达。岳美中教授生前指出:“小儿系稚阳之体,多脾阴不足。”[22]这一精辟的论断,道出了小儿脾脏病机的特殊性,对小儿厌食的临床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页  [1] [2] [3]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