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

小儿厌食是当代常见症。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其临床特征。历代相传的“运脾、健脾、养胃”等法[1]施于现代患儿,却常见久治不愈[2]。笔者认为:这与病因病机的演变有关。近年来将这一认识指导临床,治疗水平有所提高。古今医籍于此未见专论,特此补述翼备临床一格。

  1、生理病理基础

  小儿“稚阴稚阳”,五脏均无例外。因此,小儿“脾常不足”应赅阴阳两方。笔者1990年介绍的“益脾汤”[3],作用甘淡滋脾,被日本医学博士伊藤良用于治疗多种小儿病变“疗效显捷”[4],就是临床的明证之一。又脾阴脾阳不足,还有多少之分。《格致余论•慈幼论》说:“小儿“惟阴长不足”,认为小儿阳多而阴少,阳气相对偏旺于阴。这是小儿生理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5]。《温病条辨•小儿咳》也指出:小儿生长发育过程,是“阴气长而阳气充”,提示阳不充自有阴之亏,阴不足也表现阳气损,可见小儿每多阴亏为本,阳损为标,“小儿脾常不足”常常首先不足于阴,其次不足于阳。小儿厌食是小儿生理性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突出表现,脾阴不足在小儿厌食因此尤为多见。乐山市己故高源彰老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常用甘淡滋脾加味,临床获效累累;邓德源用甘淡滋脾的苡米健脾粉治疗此症,每获较好效果[6]。萧正安教授更强调:对小儿厌食不能只补脾气,治需“分别阴阳……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7]vb扫雷游戏源代码+论文+流程图+PPT答辩稿

  2.病因病机演变

  古代对于小儿厌食的治疗,据验案以方测证,脾阴不足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此症日见增多”[8]。南京医学院儿科汪授传等调查现代厌食患儿300例,其中有形体消瘦等阴亏见症者240例,占被调查数的80%[9]。根据脾阴不足是“即有脾运失健,又有阴虚见症”的概念[10],此类患儿证关脾阴。小儿厌食脾阴不足有所增多的机理何在,推其原委,窃谓有三:

  (1)食品结构的改变

  在现代社会,不少家长的育儿保健知识相对落后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出于溺爱和无知,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这些固为小儿所需,但若配合不当,不仅难被吸收,而且化热化燥,灼伤脾阴,导致脾失濡运,生化乏源。有人对食品结构改变程度不同地区的调查呈示: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脾阴不足小儿厌食的上升几成正比,因此,厌食表现以“城市儿童为多”[11]。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