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思想的论文

关于老子思想的论文
与同时代的其它诸子散文相比,《老子》在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诗化倾向。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脱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个别现象,而是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且必然的一环,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次重大飞跃的见证。

  关键词:老子 先秦 诸子散文诗化

  作为中国文学的萌芽阶段,先秦文学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在其后数千年的文学演进过程中,中国文学在语法、体裁、表达方式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却一直没有完全脱出先秦文学定下的基调。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在“诗言志,歌永言”的文学定势之外开辟了用散文来阐述个人观点的全新文学范式,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一个特例,这个特例就是《老子》。与其它的诸子诸子散文相比,《老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具有明显的诗化特质。本文将从这种现象本身开始分析,进而讨论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意义。

  一、《老子》的诗化倾向

   《老子》,又名《道德经》,其作者和成书时代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比较主流的观点大致认可它成书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体现了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哲学和政治观点。全书共八十一章,大约五千字。

  在阅读文本时,很容易注意到《老子》与其它先秦诸子散文的不同。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形式上。与《老子》同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早期的诸子散文多采用语录体和对话体,而战国中后期的诸子散文多为长篇议论,《老子》却是处于这两者之外,以极短的章节连缀成篇。先秦诸子散文大多用长句来记叙事件、阐明观点,《老子》却多用短句,并且具有明显的音韵感,如“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1]“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2]等等。同时《老子》的行文还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如第一章全文,除了最后两句总结性质的话之外,均以两两相对的方式成文,这在诸子散文中是比较少见的,与一般散文不重音韵和排偶的特点具有明显不同。

  《辞海》对“散文”一词的定义第2条:“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3]对 “诗歌”一词的定义则是:“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于想象,语言凝炼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4]

  事实上,散文与诗歌的分野并不是绝对的,古代的某些散文也具有押韵的特点,而诗歌尤其是现在的新诗,对于押韵和节奏反而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视。《老子》句式上长短不齐,排偶也并不严格。而且从先秦时期诗乐一体、可以咏唱这一点来看,《老子》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乐曲传世,因此仍然应该划分在散文的范畴之内。但是《老子》在音韵和节奏上又并不像其它先秦散文那样松散,反而和先秦的诗歌具有不少共同点,可以说,《老子》是呈现诗化特性的散文。

  先来看音韵。由于《老子》成书于先秦时代,因此对《老子》音韵的考察应该以上古韵为准。按照王力先生总结的《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5],《老子》中押韵的字部分归纳如下[6]:

  第一章:始、母(之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部);妙、徼(宵部)。

  第二章:生、成、形、盈(耕部);和、随(歌部);始、有、恃(之部);居、去(鱼部)。

  第三章:腹、骨(鱼物合韵)。

  第四章:存、先(文部)。

  第五章:乎、屈、出(鱼物合韵);穷、中(冬部)。

  第六章:死、牝(脂部);门、根、存、勤(文部)[7]。

  第七章:先、存(文部)。

  第八章:仁、信(真部);治、能、时、尤(之部)。

  第九章:之、已、室(之部);保、守、骄、咎、道(幽部)。

  第十章:儿、疵、雌、知(支部)。

  第十二章:盲、爽、狂、妨(阳部)。

  第十四章:希、微(微部);诘、一(质部);昧、物(物部);状、象、恍(阳部)。

  第十五章:通、容(东部);川、邻(真文合韵);客、释(铎部);朴、谷、浊(屋部);海、止(之部);清、生、盈、成(耕部)。

  第十六章:笃、复(觉部);芸、根(文部);静、命(耕部);常、明(阳部);容、公(东部)。

  限于篇幅,不再逐一列举。总之,在详尽地考察《老子》各章之后,可以发现,几乎每一章都存在押韵的现象,有些章节甚至是全文押韵。

  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点,但仅仅存在押韵现象并不能说明《老子》的语言有诗化倾向,还需要考察《老子》的行文节奏。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