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少年与教会团契疏离的现象 第2页

   五、 如何面对少年与教会团契之间的疏离

  1、圣经有关青少年与教会团契之间的教导

  神命令全以色列子民都要殷勤教导自己的儿女们,且要世世代代的进行(申命记6:4-9);

  神藉摩西制定拿细耳人的制度,从小就训练人全职坐侍奉(民6:1-6);

  耶稣在少年期就成为律法之子、照犹太教规定而守节与领受教导(路2:42、46);

  耶稣嘱咐约翰要牧养喂养主的小羊(约21:15-17);

  保罗教导基督徒要在主里教导自己的儿女(弗6:1-4,西3:20,提前5:4);

  保罗叮嘱年轻的提摩太要在各样属灵的美德上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0; [11])

  希伯来的作者劝勉信徒(自然包括少年人):“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5)。

  我们从上述经文得知,圣经对于少年人的教导是一贯性性的重视的,教育少年是父母与牧者不可推迟的神圣使命;是需要家庭与教会共同建造的一项生命工程,而神的道则是建造的唯一材料。是藉着内在神的爱与外在的以身作则来教导的;是需要大人们以身作则来引导他们成为有活的侍奉者……

  只是,今日不同的教会面对少年的问题有不同的破口。有些教会就根本没有意识到少年教导事工是神给的使命,就没有开创主日学;有些教会则缺乏培养与重视主日学老师的切实行动,使得教师惯性流失。主日学教师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比如:随便带班上课的很多,委身与教导事工的却不多;主日做后勤保姆的很多,周间关怀学生的却不多;做“书上移民”的专家的很多,真正愿意自己花功夫研读、查考、整理成系统课程的却不多;能够吹拉弹唱、口若悬河、天花乱坠的教学天才专家很多,在生活中有好品行好见证的却不多……

  感谢神,藉着上述的经文刷新了我们属灵的视野,给予我们清楚的教育使命,让我们认识到教会在教导少年事工上与圣经的距离,并给我们提供了缩小与修复青少年与教会之间的疏离的最佳良方妙药。

  

  2、解决少年与教会团契疏离的几种方法

  1)、教会须有正确的心态与统筹的计划

  A、心态的调整

  教会领袖对少年事工的认识与态度就决定了、教会能否有效的抑制或改善少年与教会团契疏离的危机,因为态度就决定行为与发展情况。

  我们不能把第二代事工视为“重担”,而应视为“负担”;不要将他们看重“备用轮胎”一样。因为青少年事工不仅是福音的桥梁,他们就是福音的对象;许多时候,教会整个的宣教观是遗漏了主耶稣所关心的青少年。他们不是教会明白的希望,而是教会今日必要的事工

  B、合宜的计划

   教会首先要意识到青少年事工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在这前提下有合宜的安排。隆姆.斯坦利牧师说:“在牧养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需要花时间做,主领好崇拜和探访人,其他的活动就让义工与爱喊口号的神学生去做[14]。”当然啦,资深的牧者隆姆.斯坦利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在做计划的时候不要把外在次要的活动代替了崇拜、教导与关怀的重要位置;也不好将主日学事工当作口号,总要切实地将落实下来。

  教会的工作最忌讳的是虎头蛇尾,即轰轰烈烈的开始,冷冷清清的结束,成为以后圣工的障碍;负责同工若设定一定目标与指标,按照原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定的步骤循规蹈矩的进行,整个属灵工程就比较能够顺利的完成了。

  2)、教会须加强教导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真理的教导永远是恢复关系的基石。改革家们都知道此秘诀:若要彻底改革教会,不能不影响下一代。所以他们大多强调下一代的教育事工。青少年的一代决定下一代教会的命运;下一代教会领袖的优劣,在乎现今教会的青年事工的本质。若要改变教会今日的作风和问题,教会就先要抓好今日青少年的圣经真理的栽培工作。

  一些教会、家长与主日学教师没有教育神圣使命意识;一些家长与主日学教师有正确的教育意识,却没有相应的方式与技巧;一些家长与主日学教师有教育技能,却没有圣经知识与神学内涵;有些家长缺乏言教身教的榜样;有些家长与主日学教师忙碌于事业和交际,只将侍奉当作“钟点工”;有些家长则是婚姻破裂。

  面对这些问题,教会甭想只用几场聚会、几篇讲章、几次讲座就能够解决,必须要有长期的有系统性课程的栽培与引导。

  比如:对于某些教会没有主日学事工,缺乏青少年教育的理念;作为有异象的传道、与牧者,应当要有在讲台上有意识的传达这方面的真理,逐渐让教会领袖与信众认同、支持少年事工,以至达到有主日学班级的初步目的。

  对于神的救恩非常陌生的,就教导系统的救恩信息;

  对于忙碌与工作而没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就以“家长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多花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作为让家长讨论的课题;

  对于某些在教导使命与技巧上不够的父母与教师,教会要邀请有名望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教师,让家长与教师各自都有机会接受一定的,系统课程的栽培、阶段性的培训,实际的操练、彼此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这样就帮助他们,慢慢地让教会与家庭共同携手,来建立一个充满温馨基督化的家庭;打造一个充满生机、互动的主日学校园。深信这样美好的属灵环境,就会吸引与塑造出许许多多的少年人,并使他们的属灵生命得以茁壮成长,以至开花结果。

  唯有做好家庭与教会的圣经教导工作,并身体力行在生活之中,方能够逐渐建立合乎神人喜悦的少年人主日学与家庭团契。也唯有做到这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少年与教会团契疏离的病症。

  3)、各教会要按不同的处境来改善事工

   教会若没有属乎少年人的主日学的,就要招募培养师资,预备教材、教室、教具来设立主日学;已有主日学却不健全的主日学,教会就要根据该主日学最明显缺点来安排最需要的。

  比如:对过于封闭保守的主日学,要安排一些看起来不甚属灵的活动,来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忽略救恩信息、对得救没有把握的少年人,要在课程中设计救恩的系统信息,引导他们与神建立正确关系;对缺少祷告与探访的,要加强祷告会与家访;对大堂崇拜不能适合青少年的,要与主日学教师商讨,如何在信息、诗歌、与时间上进行改良;对只顾教导几乎无有让少年人服侍的,就要给予他们提供参与服侍的平台,来激发他们对神委身的心志[16];当然也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调整、比赛交流、心理辅导等。相信依靠上帝大能与恩惠,透过针对性与切合性工作的努力,必定会给少年与团契疏离的现象带来莫大的助益。

  4)、教会要关怀社区的孩子

  耶稣称呼信徒是世上的盐、光、城;目的就是要教会与社会之间不至疏远,而建立健康亲密的关系。信徒在所处的社区有好行为的生命见证,不单能让发光者的生命享有属灵的滋养与喜乐,同时也能够建立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关系以至认识神,并使神的名得着荣耀。也这无疑是一个属灵的“三赢事工”。

  教会应当按照耶稣的教导、对社区的孩子有无偿的关怀计划与行动。包括在物质上的帮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辅导、学习上的相助来到达灵性上的拯救。教会可以在各周间与假日开设的优质而免费的学习班、补习班。教会应该呼吁一些大专或刚毕业的弟兄姊妹参与侍奉,替有需要之家庭的子女复习,教会要设立慈惠部,有经费预备给这些家庭……的子女……不独帮助他们应付功课而已,也包括医治他们家庭破裂带来的创伤。 [i]这无疑是教会跨越与社区之间鸿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也能拉近社区少年人与教会之间距离。

  六、结论: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翁,抓不住他们就抓不住未来,失去了他们就失去了下一代”。 [17]青少年与教会团契的疏离的现象预测着将来的危机,家庭、教会在信仰教育上的失败成为疏离的根本原因,不稳定的少年期、学校不当的教育以及世俗不正的风气是疏离的外在原因;70年代曾经是最容易收获的年龄,而目前的少年却成为教会最担心失去的一代人。我们面对青少年与教会团契疏离的现象所带来各样可怕的危机、岂能坐视无睹。教会应该基于圣经有关智慧的教导,针对教会的处境拟定合宜的计划,长远而系统地栽培好父母与主日学教师,走出教会进入社区,或创办慈惠环境让社区走近教会。深信靠着那加给我们能力的圣灵,透过上述对策与实施,对少年与教会团契间疏离的现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带来消极防御与积极的祝福。让上帝藉着教会与家园,共同营造一个属灵大家庭温馨的氛围,恢复少年人与天父之交甜美的父子关系,重现他们与基督之间那种葡萄树与枝子相属般的景象。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