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第2页

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的德育乃至教育教学中,忽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效融合,是我们培养的人难免有顾此失彼,欠左缺右的情况。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学生具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高尚的情操、善良的心灵、丰富的情感、自强不息的性格、平衡的心态。而这些,仅仅靠科学知识的硬性灌输是达不到的。

(三)教育者自身缺乏人文精神,严格要求有余而关怀不足,遮蔽了通过教师自身传道解惑的人文氛围

在小学实施人文教育,贵在教师的示范与实践,教师自身具有的人文精神是无形的光环。据说有一年冬天特寒冷,胡适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看到有的女同学怕冷,随即走下讲台将窗户一一关上,毫无名教授的架子。此事,长久温暖地留北大学生记忆之中。这接待方案 就是人文教育,不需要“教学大纲”只需身体力行就能启迪桃李。教师人文精神的率先垂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持续的无形的影响力,能使外在的人文知识、人文意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的精神。

从教育自身看,教育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如果教育者本身缺失“人文精神”,缺乏对自由的追求,缺乏对个性的尊重,缺乏对真理的探索,缺乏对善良的期待缺乏对自然的关爱,缺乏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就缺少了通过教育者本身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空气。

(四)人文教育内容、方法单一、形式化、陈旧,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态势

小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掌握,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所教的人文知识基本上是来自于各个学科知识的渗透,很少有专门在课堂上供学生学习的人文读物,人文知识的不足又使得他们在读课外读物时受到限制,人文内容的单一,学习方式的单调,不仅使小学生缺乏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情趣,也是造成小学生人文知识狭窄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前小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的确面临人文教育的失落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文精神失落的危机。

二、小学实施人文教育的对策

人文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要从课内、课外、知识、环境、言传、身教等方面全方位,多集道地开展,学校、家庭和社会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文教育才是个完整地人文教育。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学校、家长、学生、教师们的共同愿望,为此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以下对策。

(一)提供小学生能够吸取丰富人文知识的阅读材料,创设系列读书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