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年学习心得
以“效能”为关键词,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得“效能”:“1.效力。贡献才能”,笔者认为,这是动态系统表述,强调了贡献的主观意愿和动态过程。“2. 效率”,这是时效表述,强调了贡献的效率。“3. 功效;作用”,这是结果表述,强调了贡献的结果。结合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全文研读和精神领悟,我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个方面于2010年4月2日10点搜索百度对应关键词,查得:效能感563,000篇;行政效能2,780,000篇;管理效能1,050,000篇;服务效能776,000;领导效能124,000;成本效能21,300;经济效能51,200;政治效能15,100;文化效能4,560;社会效能45,400;生态效能20,200;党建效能1,990;执政效能16,700;等等。篇目数每天都在迅速增长,往往几天就翻一番。
由此可见,效能之热度,不可不谓烫手,但真心希望,那不是“烫手山芋”。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以及笔者的理解,效能的实现,离不开五项要素。一是主观意愿,二是系统设计,三是注重效率,四是保障效果,五是全程考核。
先看看主观意愿,中央和各级领导层面,改进效能的主观意愿强烈,自不必说;普通百姓,能看到行政、服务乃至执政效能提升,自然也喜闻乐见;可是职权部门的具体干部和工作人员呢?我不敢妄言。
二看系统设计,洋洋洒洒的日常安排等,我想系统设计的表象已经有了,至于实际设计,我还是不敢妄言。
再看注重效率和保障效果,效能建设年各阶段和层面的时间紧凑,环环相扣,从时效上看,应该可以。但各阶段完成情况呢?写总结,写心得,自我剖析等等,会有效率、能有效果?我依然不敢妄言。
后看全程考核。如果之前的四部分都存在欠缺,那么全程该如何可考,又如何可靠呢?
这样看来,这个效能年的成本几何?实现效能的成本几何呢?
在探讨效能成本(4,660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质量效能(77,800篇)。我们知道质量的实现,需要付出成本,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损失,是更大的成本(不一致成本)。或许我们会想,超过质量标准,应该可以了吧,不至于出现损失吧,其实不然。想一下我们电路中的保险丝,一旦质量超标而不易熔断,不一定是好事;而且,质量超标所需要付出的(不一致)成本往往很大。日本丰田等大型企业很强调质量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TQM),既要质量全面达标,又要保证不因个别元器件质量超标很多而影响产品总体质量效能,进而影响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
效能也是一样,提升效能前,先得考量一下我们的效能标准和要达到的效能目标,然后拟定可执行方案,否则效能成本巨大,而效能目标却未必实现。
窃以为,不如各部门各科室,尽快找到一亟需改进的项目(从来没有日臻完美的职能、部门和个人,找出改进项目,当不费心),半年为期,切实改进改善。考核通过后,接着再以半年,再来一次,如此不断系统改进,或能更好实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