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有趣性与有效性的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2页
朗读、想象、情景启发
朗读品析、探究发现法
朗读品析、合作探究、情景启发
所用时间
30 分钟
25 分钟
34 分钟
从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出: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1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教材重点和难点都予以了充分的考虑,仅从教学设计来说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较准确。但在课堂上文本的突破点与整篇文本的整合有点牵强,文本的点不能带动学生饶有兴致的学,会让学生疲惫。
2 、教师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和探究。可在实际操作上朗读感悟的点多,面不广,缺乏层次,探究时小组中互动不够,优生不能辐射其他组员,学生兴趣不浓。
3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领会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时,都花了大量的时间。花时多,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时间却很少,也没有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迁移拓展。
[ 分析与反思 ]
1 、 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要学会与文本进行高效地对话,认真 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抓语言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找到文章教学的“点面结合点”——即文章的突破口。或抓住一个词,或抓住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以次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篇文章这个“面”。也可以由一篇文章带动一组文章,以课内带动课外……
2 、教师要做学生的知音。教师除了要做到“潜心会文本”之外,还要学会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从众多的“突破点”中筛选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探究的核心问题。
3 、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课堂上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关注学生,抓住学生和文本的融合点、生长点,及时引导,适时点拨,合理提升,带领学生围绕这个探究主题一层一层剥笋似的盘活文本,进行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体验,进行殊途同归的读写迁移,让文本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以落实。
表2 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统计
1 、上课发言学生的面不够广,参与率较低,人均发言次数都 2 次以上,但发言人数最多的班级也仅占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
2 、从学生个体发言的次数 5 次甚至 8 次、 9 次可以看出,优秀生在一节课中发言的频率过高, 而其他学生成了陪客和观众。训练要面向全体的意识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