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真正需要的知识
在童年的价值未被发现以前,幼儿是小大人,小罪人,所接受的知识也无非立足于成人所设立的为了成人、为了赎罪的目标,所以学习捕鱼等生存技能,学习祈祷等宗教礼仪。
随着现代儿童观的进步,儿童的主体地位逐渐提高,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而非儿童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成为人们热烈关注与讨论的话题。对此大致有三派意见:科学技术知识,道德人文知识和思维逻辑知识。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科学技术知识是传统学校教育一直围绕的主线。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语备受推崇:小学涌现了各类科技课程,中、大学的理工科也成为最热门专业。这一切对幼儿园的影响便是将科技活动纳入日常教育生活,美其名曰培养科学精神从娃娃抓起。这类观点还导致形成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幼儿园被当做孩子进入小学的铺垫准备,过分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对接,让小小幼儿背诗词、学心算、学外语,以求不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此做法已广为教育工作者反思和批判,科技知识的过早灌输实为揠苗助长。
道德人文知识也在近些年来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引发的经济大跃进浪潮中,现代人愈发感到人文的缺失和精神的空虚。接二连三、变本加厉的违背道德令人发指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于是人们要求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中的道德礼仪。但这很容易舍得原本符合人性的道德熏陶变成负担一样的大道理灌输,例如成天向幼儿宣扬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这些抽象道德观,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反倒会阻碍幼儿对爱的感悟。并且道德的含义往往是复杂辩证的,例如说谎是不好的,而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又是必需的,道德观的过于强化并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
最后是思维逻辑知识一派,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强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远比掌握尽可能多的海量知识更重要。他们主张帮助幼儿培养有效的思维逻辑方式,以便于以后能够积极自主地去寻求知识、获取知识。这种观念影响下的幼儿教育倾向于为每一项活动设定预期价值。例如,让幼儿手拉手围成圈做游戏是希望儿童在游戏中体会集体观念,学会与人沟通相处。思维逻辑知识的教育成果难以合理考量评估也是问题之一。幼儿是否真的学到了我们所期望的能力?这种能力又能在幼儿脑中维持多久以便他今后真的能用上?我们都无法准确知晓。同时,为每一项活动都设立预期价值,也显得太功利化。有时候孩子进行一项游戏仅仅是出于喜欢甚至是不自觉、无意识的行为,并不一定要求具有什么深刻意义和价值。
以上三派对幼儿园教授知识的探讨,本是出于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来考虑,最后其实都无意中偏向了幼儿应该洗的怎样的知识的思维方式。我们太习惯于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设想孩子,这也是我们在思考幼儿教育问题时应当特别警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