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第2页
第一,随着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向教学大量倾斜,辅导员的待遇虽然就制度而言应该是和同等学历、同等校龄的专业教师平均水平一致,但由于工作时间和性质的要求,“教师上课的时候,辅导员上班;教师下课以后,辅导员还是上班,甚至半夜也在加班”,隐性地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间接地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因素。
第二,年轻的、学历和职称高的同志,普遍认为辅导员管理工作没有前途而不愿从事辅导员工作,或是以辅导员工作为跳板,到达一定年限转为教师岗,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
第三,教师随时可以去脱产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而辅导员是基本没有这种机会的,或者机会很少。一旦进修或进行脱产式的继续教育,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这就造成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很难提高,或者说没有时间去充电提高。
第四,高校辅导员管理系列基本没有职称可评,有些即便是评了职称,也是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和工资、奖金挂钩。
4 、职能复杂,人浮于事,思政教育作用不明显。
第一,对于辅导员而言,管理层级的众多,很多部门经常“一竿子插到底”,从而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协调,教学与活动撞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经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整天忙于应付冗繁事务,很少总结提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辅导员很难把精力放在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的本职工作上来;
第二,管得过多过细,一人身兼“保姆”、“消防员”、“宣传员”、“管理员”等数职,又让辅导员经常陷入管理的误区中,为了“管好人”而管,而忘了“管理”就是“服务”的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第三,校园文化积淀及用人考核标准,养成了辅导员“少干少错,多做多错,人不出事,基本没错”的消极态度,只注重完成学院和领导安排交办的活动任务,不会主动考虑如何采用先进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1 、政治辅导员角色错位。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育行为的集体化和社会化,而政治辅导员的职能是保障学校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大学的组织权力系统中,学术权力理当指向教学科研这一终极目标,支配大学的运转,居于高校的核心地位。而行政权力理应从属并服务于教育目标,并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目前高校辅导员还存在教育服务意识不强,纯管理意识浓重,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模糊不清,为人处事给人脸色,这样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2 、部分辅导员观念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由于部分辅导员不能正视高校现代化变革,对提高工作效率、搞好工作创新等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工作因循守旧,学习和创新不够,加上没有全局观念,导致工作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使思政教育工作处于消极低效状态。
3 、个别人员利己思想较严重,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改革给高校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利益调整。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转换过程中,各部门的利益从原先的隐形状态转变为显形状态。有些辅导员对高校出现的诸如分配不公等现象感到不平衡,这对部分辅导员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他们将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扔到了一边,职业道德的防线开始崩溃,责任感开始淡化,学校、学生以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混乱,奉献与索取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以致变得患得患失、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