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转变 第2页
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甚至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而有意无意抑制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运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四)语文教师应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例如在讲二年级语文(上)中的《风娃娃》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小组讨论,寻找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最后,师生一起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老师作最后总结。这样,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五)语文教师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二年级语文(上)《酸的和甜的》时,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通读全文,然后小组讨论、分析狐狸、兔子、松鼠和猴子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这节课的童话剧,确定导演、演员,然后一起表演,最后经学生评委评分并颁奖。这样,在师生同台表演过程中,不但增进师生的感情,学生也在表演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于是,教师就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既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教学质量也因这样的转变得到了提高。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六)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讲解、分析、学生练习为基本的信息交流模式。新的语文课程和教学,要求我们把学生的个体自我信息反馈向师生间、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转变,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实行互帮互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怀集县实验小学就已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班内成立学习小组,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语文课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
(七)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教材,鼓励教师的创造性,体现个性化。而传统语文课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大忌。要实现语文教师由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求学生有创造精神,首先教师要有创造、创新精神,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如在上二年级语文(上)《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把学生大胆地从教室带到生物园,让学生亲身接触大自然,认识什么是蒲公英,认识什么是豌豆,认识什么是凤仙花……这样,在教师的创新活动下,学生在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体现了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