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转变

面对新课程,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如何做一个新型的语文教师的问题,要认识到自己在新课程和教学改革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的转变。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的有关理论之后,下面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师教学行为在新课程下的转变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一)语文教师应由注重传递向注重发展转变

  语文教师应从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指导者。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一元资源,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解,说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听,做笔记,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其结果是让学生失去发展的空间,也无法调动其学习热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一个合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来构建自己精神世界。作为一线教师,在具体操作当中,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我在怀集县实验小学实习中上的二年级语文(上)《坐井观天》,让学生先自由阅读课文之后,然后同桌间来交流对文章中的青蛙、小鸟的看法与分析谁对谁错,接着小组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紧接下来小组分别代表青蛙和小鸟的思想观点展开辩论,并且老师来总结陈词。这样,“当学生有意识到对社会生活能够进行主动的解释和认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时,学生才能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从而避免形成或接受单一、刻板的认识。”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了看待同一事物,立场与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的发展,对类似的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在往后的日子中不会再犯“青蛙”的错误。 

  (二) 语文教师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统一规格的教育模式,它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新课程要求我们去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师实质就是教材的执行者、重复者,但学生则在个性、智力、文化背景方面又有差异,这时教师就难以顾及这种特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走近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品德、个性发展的状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适时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梁老师,她经常与学生一起做活动、游戏。在第二课堂活动更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谈心,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家庭情况,这样,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可以“对症下药”。如学生甲:上课不专心,经常开小差,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梁老师了解到他家里只有他和奶奶,爸爸妈妈都外出工作,他奶奶根本约束不了他。针对此情况,梁老师先与他谈心,教育他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然后与他制订学习计划,让同学与老师共同监督进行;学生乙:性格内向极少与同学来往,上课总是玩自己的小东西,但凭着点小聪明成绩还不差。原来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异,他跟妈妈。妈妈的少言寡语养成了他多愁善感的内向性格。了解到这些,梁老师悄悄的与同学们“约好”,无论活动还是游戏总叫上他一起玩。从此,他的笑声多了,成绩也更好了。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