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的护理
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的护理
蔡鑫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护理 并发症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做为一种微创的诊疗方法,在肝胆外科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日益普遍,尤其对于改善重症胆管炎、阻塞性黄疸等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胆代写护理论文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此类疾病的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1)提高其治愈率及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理想姑息治疗方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将我科近期来行PTCD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胆道梗阻患者共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3.6岁,其中胆总管结石9例,肝胆管结石8例,胆管损伤4例,胆管下段癌1例,胆囊癌晚期1例,均有重度黄疸,总胆红素在200mmol/L以上,直接胆红素/总胆红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素比值>0.5,B超显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
1.2方法:常规消毒铺单,所有病例均采用穿刺局部麻醉,一般采用仰卧位。B超下选择穿刺点,尽量避开大血管,先用碘伏局部消毒,再用1%利多卡因局麻至肝被摸,19G穿刺针刺入扩张的胆管内,拔出枕芯,取胆汁少许后,注入造影剂,沿针套将油针送入远端胆管,同时将针套送入远端导管,更换硬导丝,借助硬导丝留置7Fr导管,引流通畅,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上,再用一次性贴可舒敷料覆盖。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医生的水平,先进的医疗仪器,像接待亲人一样热情周到,耐心细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信任,为治疗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由于患者对PTCD术知识的缺乏,应该多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思想状况,消毒患者的焦虑心理,讲解有关PTCD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术前需给予维生素K,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和接近正常,并禁食,给镇静剂。术前需给予维生素K,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和接近正常,并禁食,给镇静剂。
2.1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安返病房后取平卧位,避免突然加腹压,监测心率、血压、体温,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加强巡视,多询问病人,观察病人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治疗前后对比,动态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PTCD引流管的护理
2.3.1预防管道脱落 在引流期间病人可正常活动,但要告诫病人病人在活动或是睡觉的时候,以防意外拉出,以胶布黏贴管路于皮肤之适当位置,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于衣服或床垫上,引流管固定应低于穿刺部位,以免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2.3.2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形状 正常每日胆汁引流量为500—800ml,如胆汁鲜红色,且量多,说明有出血可能。可能与引流管移位有关,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引流管位置,必要时行经引流管造影检查。若引流量减少原因可能有以下情况①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变金黄色,浑浊度减轻,提示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由于引流后局部炎症的控制,胆管水肿减轻,胆道狭窄改善,胆管部分或完全通畅。②引流量骤减或停止,并发右上腹疼痛、发热、排除引流管受压、扭曲、可用少量生理盐水10ml—30ml冲管后回抽。若回抽物质为胆汁,一般为引流管开口紧贴胆管壁,调整引流管位置即可。若回抽物为脓栓而此前引流液为浑浊液或黄白色脓液,抽出阻塞物后继续观察,及时汇报医生,更换引流管,积极抗炎治疗。仍引流不畅者及时手术治疗。③引流量少,色淡,黄疸色深,则可能是肝功能衰退或引流管上方胆管阻塞。如引流量超过1000ml/d,则可间断夹管,将引流量控制在1000ml/d以内,并及时复查电解质,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2)
2.3.3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并观察伤口周围的皮肤情况,是否出现红肿,有无渗液情况。冲洗时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在引流袋接口处,先用10ml无菌注射器慢慢抽尽引流管内余留胆汁,再用另一无菌注射器抽取含有抗生素的盐水2—5ml,缓慢注入(防止动作过猛致胆管内压力增高胆汁逆流入肝内胆管引起胆管感染),保留1—2分钟后,再慢慢回抽胆汁(注意抽吸压力不宜过大,易损伤胆管壁引起出血),反复冲洗50—200ml。每日可冲洗1—3次,直至引流通畅。应注意每次注入量应等于或小于每次抽取的胆汁量,且注入压力要小,缓慢注入以免感染胆汁入血,注入后不能抽出胆汁,则停止冲洗,调管后再给予冲洗。
2.3.4胆汁外渗的处理 患者由于长期携带PTCD引流管,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胆汁沿引流管外渗的现象。这种情况一是需要更换引流管或是调整位置,二是要加强局部皮肤消毒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穿刺部位无菌、干燥,以免局部皮肤由于胆汁的浸湿而引起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