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中国吃饱问题 第3页

也就是说,中国解放后虽然人均摄入热量很快提高了20%,但距离吃饱还有20%的差距.但似乎在1970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中国出现一个持续二十多年的人均热量摄入逐年攀升的阶段.这次增长到1981年正值高峰,而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恰好对这次变化在形式上做了个结.
形象点说,假如中国人要吃够5个烧饼才能感觉饱,那么解放前只能吃到3个烧饼,解放后20年中都吃到4个烧饼,1970年后逐渐加,到改革前两年吃到4个半烧饼,改革完成前一年已经吃到4.7个烧饼,改革完成那年无非是把最后一块烧饼塞到了嘴里(不足三分之一个烧饼).
《南方周末》用"饥肠辘辘的人民突然都红光满面",让人回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信仰中.把"利益的闹钟响起来"就能有无限的创造力的说法,虽然确实为今天强劲的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世风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但对粮食为什么增产,中国人为什么能吃饱并没有说服力.
/// 粮食增产靠什么 ///
粮食增产靠什么?粮食增产靠的是八字宪法提到的土(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利用)、肥(增加肥料、合理施肥)、水(发展水利、合理用水)、种(培育、繁殖和推广良种)、密生日祝福http://www.251com.cn (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加强田间管理)、工(工具改革).这里排在前面的土、肥、水、种、密、保、工是物质条件,是硬条件,只有"管"一条是软条件,被排在后面.农业八字宪法是在大跃进高潮期间提出的,是《人民日报》登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后三个半月后提出的.显然,即使在把精神力量鼓噪得最疯狂的时候,物质因素、技术因素依然被政府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部分.种过田的都知道,八字宪法不见得十全十美,但确实是概括了农业活动的基本道理.其中土、肥、水、种最为重要.要分析中国解放后为什么粮食会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找到这个时期中国政府是如何改善土、肥、水、种这些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

种地需要耕地,解放后国家先后组织专业部队和知识青年对东北和西北进行了大面积垦荒.到改革前,仅这两个地区新增耕地达到500-600万公顷[1][11],全国总计增加耕地近一亿亩,耕地面积增加6%左右.同时,国家对黄淮海、宁夏等地区通过灌淤方式对上亿亩耕地进行了土壤改良,使长期低产田变为中产甚至高产田.推广间作和套作来增加复种指数等于增加了耕地面积.1952年我国农业复种指数为131%,1957年就提高到141%,1978年继续提高到151%,等于增加耕地面积15%(2000年我国复种指数也不过158%,仅仅提高4%).也就是说,解放后至改革前,是我国耕地面积增加最快,土壤改良面积最大,复种指数提高最快的时期.几项加起来,等于耕地面积增加30%左右.这成为粮食总产逐年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成为改革后在大量农业用地被快速占用情况下,保障我国农业产量持续增加的基础.
肥、水、工
肥和水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保证,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以下是解放以来到改革前期我国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机耕面积和小水电发展变化情况.(见表二)
表二
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机耕面积和小水电发展变化情况
时间 灌溉(万公顷) 其中机灌(万公顷) 化肥用量(万吨) 机耕(万公顷)
1952 1995.9 31.7 7.8 13.6
1957 2733.9 120.2 37.2 263.6
1965 3305.5 809.3 194.2 1557.9
1980 4488.8 2531.5 1269.4 4099.0
1985 4403.6 2462.9 1775.8 3444.2
从表二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农业用水利成就主要是改革前奠定的.灌溉面积比解放初期增长一倍多,而我们感觉吃饱时期灌溉面积实际是在下降(到80年代末才恢复.1952年到1979年的27年我国灌溉面积增长125%,而此后到2006年的27年只增长了22%).1978年我国水库库容从解放初期接近零增加到4000多亿立方米,此后虽有增加,但主要是水电用水库的增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土、肥、种等都不起作用.正是这个时期逐步奠定了水利基础,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