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的利与弊
美术课到底要不要示范?
随着多媒体课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我们的美术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美逼真的图片淘汰了形色失真的幻灯片和印刷简陋的挂图;整齐美观的电脑字代替了色彩单调的粉笔板书;电脑的声画效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不再单一面对老师一成不变的面孔……这些方面都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多媒体制造的精彩往往让我们美术教师产生迷恋和依赖:课堂上,老师用娴熟的画笔亲历亲为地为学生作技法示范的情景慢慢少见到了。又因为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表达,于是现在的美术课似乎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模仿,又陷入另一种泥塘不可自拔,那就是不动笔墨光动嘴皮,好象任何教师都可以上美术课。这种这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的现象,应该说是个目前美术教学改革之中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那么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利与弊,怎样趋利抑弊,发挥示范教学的正面功能呢?以下尝试进行论述。
一、示范教学的“弊”
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教学如果使用不得法,在学生面前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势必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影响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容易成为一种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不良的教学手段。而且也会让学生们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学生作业出现“千篇一律”的雷同。教师的示范,在学生眼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极易模仿,甚至临摩,而 学生在临摹中,是通过教师的范画来认识形体,他们没有直接观察和触摸物体的体验,认识不到其真实的结构和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临摹中,他们不需要对画面中构图、图形、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作出自己的审美选择,他们只是从平面到平面,间接地感知形体,这种平面上的“纸上谈兵”,使学生思维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临摹训练如长期、单一地进行,必然导致学生视觉感官能力的退化,限制学生手和大脑的发展。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只能照猫画虎。一旦离开范画样本,面对实物写生和进行记忆画创作,就将一筹莫展。单一地临摹,使他们有眼睛不会看,有脑子不会想,有手不会画,只能照着老师和古人的范本模仿描画,在作画过程中缺乏创意,逐渐失掉自我。
二、示范教学的“利”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对色彩静物的临摹或写生,色调的深浅、色彩的冷暖、对比效果的虚实,它们在程度上的微妙差异很难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时候,教师要采取课堂示范,用铅笔或色彩直接在画面上勾画出完整的形体轮廓,用大色确定画面色调,明确色彩关系,局部刻画,深入完成。随着作画进程的推移和展开,方法步骤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演示出来,每一步骤具体运用的处理方法和技法手段都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毫无疑问,这种运动着的示范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示范在教学中的有利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三、示范教学的合理运用
1、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
2、免役法
3、示范教学应少而精,具有针对性。
4、示范教学应具有说服力
5、示范教学对象应具选择性
6、学生参与示范
7、示范而不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