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同伴交往
【摘要】 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根据不同类型的交友模式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孩子们的交往技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同伴交往 交往能力 语言习惯 分享合作
许多人都认为童年应该是充满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然而,快乐的童年生活,不能缺少的是同伴,在与同伴交往中,幼儿获得的同伴经验,往往是家长和老师所不能给予的。因为儿童的未来应该在和谐与合作之中成长。
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平等、独立、自愿结合、互助互惠横向的友好关系。通过这种同伴交往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与同伴经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随着情绪的稳定和依恋的转移,他们对同伴的需要越发明显,由于孩子们的性格、兴趣取向、现有能力、心理需求等差异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交友模式。归纳一下大致分为四类:专一型、受欢迎型、攻击型、忽略型。
专一型儿童比较依恋固定的玩伴,兴趣取向、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认识判断等行为会受到同伴的影响。受欢迎型儿童往往乐于接受同伴的请求或共同游戏的邀请,这一型的孩子很少带有攻击性行为,在同伴间的人气很旺。攻击型儿童性格暴躁, 爱打人、骂人,破坏别人的活动;忽略型儿童胆小、怯懦,不愿加小朋友的活动,也不去攻击别人,但小朋友往往会忽略他们的存在。后两种交往类型的孩子就是不善于交往、交往手段不恰当的孩子。了解他们的交往类型,就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获得更多同伴的喜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培养孩子们的交往技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表达中学会交往。
语言表达是人交往的重要途径,从学着表达到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幼儿小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个人有没有礼貌直接导致了他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或拒绝,在小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了解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从简单的 “早上好”,到“再见”,再到“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运用,教师与幼儿交往时也要注意平等交往,注意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语言,当幼儿提出请求时要说“请帮我……好吗?”别人帮过之后,幼儿应该说“谢谢”。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请求,如有的幼儿想要什么就直接“抢”,教师要引导他向同伴提出请求,提出请求只要有礼貌的说:“请你给我玩玩好吗?”说不定就会获得同伴的允许。被请求的幼儿可以说:“好的,再等一会儿好吗?”这样有礼貌的方式回答。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有意识地用礼貌用语来交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二) 学会分享:在分享中萌发交往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