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德学教育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点 第2页
孟子说过:“仁民而爱物。”“仁者爱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孟子给我们的答案是,作为一个善良的人,我们应该爱人,且在接受别人的爱的同时要感谢,要懂得他人的付出。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由另一个人的存在产生的。我们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孔子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论语·颜渊》所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罗光先生言:“我的生命乃一大善,生命便常播散生命,播散生命所有.我和人和物相接触时,我愿以我所有播散给别的人和别的物,同时我也接受别的人和别的物给予我的善,我愿还报以善,这种善的往返,就是爱的旋律。”
$1__VE_ITEM__3、 礼仪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礼仪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古代,就提出了,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通和可以互相借鉴的成分。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第一、家庭道德教育要及早进行。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强调一个“早”字。反应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家庭教育的积极主动的态度。“人之一生,多有习气而成。盖自孩提一至十余岁,此数年问,浑然天理,知识未判,一习学业,则有近朱近墨之分。”“童稚之学,当以先人之言为主。”“幼而示之以均一,则长无争财之患;幼而教之以严谨,则长无悖慢之患;幼而有所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早期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避免形成不良道德品质后重新塑造的痛苦。“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知识,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之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之为则为,使之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同时,中国古代认为孩子幼年时期,是人生的最宝贵的时期,也是储备知识和形成道德素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不失时机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然提起,尚可数行成诵。”“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晋代葛洪说:“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显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这个时期也是学业和知识不断增长的时候,在知识增长的同时,能够协助其道德判断和道德精神的提高。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第二、家庭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反复不断加深的。在《论语·子罕》中有记载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及,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王通的《文中子·立命》中也谈及孔子先教《诗》、《礼》后教《春秋》、《乐》、《书》、《易》,体现了循序渐进思想。至南宋朱熹进而主张先“从细小做起,方能克得如此大。”王夫之也说:“大小粗细,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而以小子属性之不齐,蛄且使其小且粗者,俾其事之易尽,而以渐得其理,然后授之以大且精者之事,而以用力之熟,扩充有自,则大且精者之事可得而学矣。”颜元在《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三和《习斋记余》中也多次论及此道。《家训》举例说:“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功业。”人的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由多次行为积累而后善成品质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不应局限于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某些阶段,而应该贯穿道德品质形成的全过程。孩子长大成人,远离父母,甚至已经形成为三千人将领,年龄也已过四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家庭道德教育的结束,父母对他们仍有教育的义务。家庭德育的这种反复性、过程性,说明了家庭德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才能最终“成其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