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1、结构极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已经异常严重了。以我镇为例(不包括镇直中心小学、代课教师):全镇农村小学教师总数138人,30岁以下教师只有8人,所占比例仅为5.7%,30~45岁有43人,所占比例为31.2%,45岁以上教师多达87人,所占比例为63.1%,50岁以上接近60人,约占43.5%。全镇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6岁。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习惯于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是知识结构方面,我镇小学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大多数教师没有进过正规学习,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混得合格学历,学历水平低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镇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分配只有21人,其余基本上都是通过近年来民转工充实进来的,全镇农村小学教师职前获得合格学历只约占15.2%,

  2、新鲜血液补充难,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我镇近三年来,全镇小学教师共减员86人(包括离退休、患重大疾病不能上班、“蔚匠踔腥谓獭⑼饬鞯较刂毖校、辞退的代课教师等)。客观地说,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区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又没有新教师补充,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异常紧缺,大部分小学连开展教研活动讲公开课的教师都找不到,毫不夸张地说:农村小学教师已经是青黄不接了!

  3、编制过紧、教师负担较重。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我镇所有小学都是严格按照师生比1:25配置教师的(但教学点学生数少但是程度多的问题从来都不能考虑),这样就出现初小和大部分完小低年级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一般约在10科左右),我镇10个教学点的教师都担任两个及两个以上个年级课程,还有很多教学点教师还要负责远道学生的中餐做饭,真是“校长带校工,做饭带打钟”。至于象云架山教学点,山高路远,设有学前班以及一至四年级,但是总共只有24名学生,按照编制管理也只能配一名教师,试想一人担任五级复式教学、还要为学生做中餐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此一来,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了。

  4、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