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第2页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人准备一个“记错本”,把自己平时作、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的原因,努力的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那么,只要在实际的学习中,经常的查看这个本子,做到心中有数,下次在碰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从容的应对。
(二)“1×5”学习法
每做一道题要有做每一道题的收获。坚决的反对搞题海战术。做一道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思考: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我是如何想到的?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把自己当作一个出题者,领会出题人的意图,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效果是:1×5>1×1。
(三)“1×3”纠错法
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是什么?③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收获是:1×3>1×1。
(四)“1×3”思考法。
一道对题,从三个方面思考:①解题的依据是什么?②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若有多种解法,哪一种解法更佳?③这道题还可以如何变化?收获是:1×3>1×1,我们在比较与发展中提高了解题能力。
以上的“四法”,既适合于学生的学,又适合于教师的教。如果师生能做到“导”与“学”的双向结合,使学生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那么,学生就会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当学生们不是因为家长,不是因为老师而去学习的话。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不言而喻了!
三、宽容让孩子真正爱起来
在小学中,数学老师一般不当班主任,这样就更要注意课间与学生经常在一起,主动的去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大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沟通。我觉得充分的利用作业批语和口头表扬来传送教师的期待,是师生沟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似乎有许多的数学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做家庭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作业。今天他说:“没带”;明天他说:“忘了”;后天他说:“语文作业多”。如果学生没做家庭作业,老师就要想尽各种办法去了解学生,可以在他作业本写上:“小X,昨天的家庭作业怎么没做?是不会,还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有什么事情?还是……,你能告诉我吗?”学生肯定就会觉得老师很理解他们,从而,没有做作业就会增加学生的内疚感,最终就会按时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想这便是“宽容”的效力。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其前提必须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则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则要用“缩小镜”,真正的去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有的错误,学生是会一犯再犯的;有的学生是会偏偏在你强调不可抄错数后,把“365”写成“356”,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因为这是正常的,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魏书生说:“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做101次转化工作。”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也很传神的道出了情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觉得,真正的要教好小学生的数学就要做到---化抽象为直观,由感性到理性。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更加的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方面,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而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从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奥妙,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实用和奇妙。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很少会去讲解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犹记得,我自己读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就会给我们很多的关于应用题目的公式。然后根据具体的关于什么问题的题目,进而去强搬强套公式。如果题目没有任何的隐藏条件的话,我们就可以顺利的得分。相反,我们则只有莫名其妙的认为自己记错了公式,或者就直接的觉得自己不聪明,进而对数学的学习就开始了强烈的挫败感。以后就会一直惧怕学习数学。其实每一个老师都是由学生到老师这一路走过来的,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思维来从事教学工作,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对得起自己身为教师的这个称号。
对于刚刚接触学校模式教育的小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的小学时代就有很深刻的体会。特别害怕出错,害怕老师的批评和惩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先圣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了这样的襟怀,我们还惧怕什么呢?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所以,身为即将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一定会去允许学生犯错,甚至多犯错。这样我才能知道学生们哪些地方是没有掌握的,我才能更加有效的去改进我的教学方式。根据我的学生不同的性格去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态度。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就让我们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就让我们与学生们一起在学校的这一个广阔舞台上一起舞出这优美的旋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