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技术
沥青混合料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技术
沥青混合料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耐磨、噪音低、行车舒适、施工期短、造价相对较低、养护简便和适宜分期修建等优点。目前,在我国新建、改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及机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沥青混合料路面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然而,当一些沥青混合料路面通车运营几个月或1~2年后,沥青混合料面层出现很多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给正常的交通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路面设计寿命大幅度的缩短。
下面,就沥青混合料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病害和防治技术,结合本公司沥青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路面施工实践谈点肤浅认识,供施工单位在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参考、借鉴。
1沥青混合料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
碾压成型的半刚性基层,在温度、湿度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经过几个月或1~2年后将产生水平位移、出现横向裂缝,并逐渐向上反射到沥青层表面而产生裂缝。路表面裂缝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缝宽可达几毫米甚至更宽,深度不一,缝距一般10~30m,缝长可为部分路幅或全路幅,裂缝数量和宽度随路龄而增长。对于在原有柔性或刚性路面上加铺的沥青结构层,裂缝间距小、数量大,早期裂缝很细,不易发现,养护难度大;随后裂缝不断扩展、增多,降低路面使用功能。
按其裂缝成因可分为剪切型和温度型反射裂缝两类。剪切型反射裂缝是由于行车荷载产生的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在接缝处两侧路面形成弯拉应力,并在附近产生剪切应力而形成的;温度型反射裂缝是由于温度或湿度循环变化引起面层产生水平位移,使沥青混合料面层在接缝、裂缝处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时,即出现开裂。
2反射裂缝造成的病害
在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前,由于基层施工质量或横向裂缝治理不符合要求,给成型后的沥青面层留下了质量缺陷。当基层裂缝反射到面层,并穿过面层出现在路面表面时,雨雪和污水及其它污染物就从面层裂缝穿过基层渗入到底基层,使基层和底基层渗水造成强度逐步降低,从而引起路面结构缓慢破坏,直至路面使用功能逐步伤失。
3反射裂缝产生要因分析
沥青混合料路面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要因:一是由半刚性基层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横向裂缝;二是加铺层下原路面接缝、破碎及裂缝等缺陷的治理未达到设计要求;三是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或材料做法不尽合理留下的质量隐患。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3.1基层混合料中水泥剂量偏大或水泥稳定性差,石灰剂量偏大或严重超标,混合料拌合不均匀,造成工后出现裂缝。
3.2二灰或水泥稳定土集料中粘土或细粉料偏多,塑性指数、粘性就高,干缩和温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缩影响就大,必然造成干缩和温缩裂缝。
3.3混合料在摊铺、整形和碾压及养生过程中,混合料含水量偏大,干燥收缩、产生裂缝;含水量越大收缩裂缝越严重。
3.4混合料未充分压实,强度不足或厚度不够,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3.5混合料施工缝处理、衔接不好,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基层成型结硬后,再开挖槽后修复,两侧很容易产生裂缝。
3.6软基或沟槽、河浜施工时,未达到设计要求;工后沉降不均匀,使基层产生裂缝。
3.7混合料碾压成型后,未及时进行洒水养生或养生时间短;养生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造成基层开裂。
3.8。混合料施工进入晚秋、初冬期之后,早晚温差大,碾压成型后由于冷缩而产生温缩裂缝,温差越大收缩裂缝越加剧。
3.9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并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因原路面接缝或破损部位处理不彻底,造成已有路面裂缝的反射引起加铺面层裂缝。
4反射裂缝防治技术与应用
减少沥青混合料面层反射裂缝或延缓其发生,在设计服务期限内以发挥其使用功能:一是要强化半刚性基层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严格按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组织施工,避免干燥和收缩裂缝发生;二是对半刚性基层已发生的裂缝进行妥善治理,达到设计要求;三是对加铺层下原面层裂缝及破损部位按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治理,使其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四是建议设计人员优化路面结构设计,发挥路面结构层整体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