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叛逆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单个教育方法 第2页
2.3社会道德认知观念的变化
费孝通说,生活环境的变动,社会标准也得有一番调整。事实上,新旧的交替总是会展开斗争的,这一幕斗争却加剧了父子之间的隔膜,亲子之间隔着一个时代,他们可能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发生理想上的差别,这是在变迁剧烈的社会中常见的事[2](p211)。因而,社会标准的调整肯定导致社会道德认知的变化,社会道德认知观念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青少年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至上,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和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家庭教育的德育只能逐渐弱化,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个体人格的缺失[1]。这也是社会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长辈对于晚辈来说有绝对的权威,传统观念不允许孩子有违反长辈意志的行为,长辈就代表着绝对权威。传统观念不允许孩子有违反长辈意志的做法,这种观念不仅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但是现在的人们却逐渐抛弃了这一观念,自由平等的思想在社会中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更是如此,他们在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成长路上不断背叛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要求。
在父母看来,子女不能体谅他们,倔强又不肯顺服,进而觉得子女悖逆,不孝,是大逆不道的孽障;可在孩子们看来,父母常常对他们的事情过分干涉,没有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道理,甚至感到压迫,父母代表着吃人的礼教,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就这样不易消除。尼采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结局就是“要飞的,终于飞了”,孩子的观念和行为还是在与传统的思想斗争中走出去了,亲子间的情感细线怎么挡得住世代兴替的狂风[2](p212)。
2.4家长和老师对教育目的理解的错位。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其思维成长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且人格完善的人。而当前的社会却普遍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进入好的学校,以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光宗耀祖,这是对教育目的理解的错位,这种错位直接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功利性的、缺乏趣味的、毫无价值的教育意义,处于思想活跃时期的青少年当然不愿意接受。
这正如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提到的观点,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立的世界,而是为成年人的方便而设立的世界,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服从旧世界的心愿。因为社会总在变,所以社会理想和个人标准也在变,父母总是以他们的标准和理想来要求他的儿女,可一旦新的理想和标准与旧有的标准格格不入时,他们则处于了两难地位。所以家长用对教育的错误理解来要求青少年,就明显是拿陈旧和错误的标准来要求有着新理想的年轻人,那么教育问题的出现肯定是无法避免了。
2.5叛逆青少年的行为实质是对整个社会教育制度的反抗
康德说,对于自由,人有一种如此强烈的、出自自然的趋向,以至于如果他有一段时间习惯如此,就会为他牺牲一切[3](p4)。学校对于一个充满活力又勇于创新和敢于探索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简直就是一台限制他们自由的机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精神的突围。在现有社会体制下,学校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过多地灌输了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机械化的施教方式以及功利化的教学目的已经让学生们身心俱疲。
在所有学生中,有许多人经历了常规教育的各种挫折,如果在遇到挫折时不能适应这种环境,那么这些学生就被他人或自己认为是失败者。既然不能适应那种环境,那么就无法通过公认的合理的社会化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背叛和攻击却是有效的,他可以用这种背叛来引起他人的关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或者快乐,于是这一部分人就开始把这种有效的方法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追求想要的生活。因此,学生的背叛并非来源于学生的心理疾病,更深层次上看来,他是无奈青少年以具体的行为来向整个社会教育制度表示的愤怒和反抗。
3.如何采用单个教学方法提高叛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叛逆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最难以改变的事实,通过以上对叛逆青少年问题的全面分析,结合众多研究青少年问题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我在实践中成功教学的经验,本文从一个教师角度提出了采用单个教学方法提高叛逆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建议:
3.1教学,始于沟通
沟通创造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矫正学生叛逆行为的前提。青少年最希望得到的是他人的信任和肯定,同时愿意为他信任的人倾诉心中的一切,任何成功的老师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并不是教学,而是相互沟通。通过沟通,学生可以了解老师,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就在无形中拉近了,这样不仅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也为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不仅要和学生沟通,也需要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具有叛逆青少年特点的学生在厌恶学习的同时也厌恶干扰他生活得人——父母,而父母却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即可亲又无法理解自己的角色,老师作为第三者,可以成为传递双方思想和融化两代人隔膜的最佳人选。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条件。比如,家长需要改变某些错误的观点和教育方法,需要对他们孩子的想法多加鼓励和关心,要让他们明白——即使他让父母感到不愉快,但父母仍然很在乎他。
3.2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教学——教学即交流
没有人不喜欢交流,如果让交流也成为一种教学形式的话,那么就没有学生不喜欢学习的。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一般的父母和孩子在教育孩子时,只是让他们能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但实际上他们应该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出现一个更佳的状态[3](p8)。那么交流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充分感到舒适和自由,不需要时刻武装自己以应对随时都会出现的“威胁”,因为整个氛围是宽松的,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叛逆青少年一般很难接受教师在课堂外给他们单独教学,在他们看来这是在结束枯燥的学校课程后不该出现的“惩罚”,所以教师应该换一种思维和他交流,这需要教师以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为解决他所遇到的困难而来,而解决困难的途径就是和学生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学生的许多困难可以得到解决,许多的愿望都可以慢慢实现。如果教师在前期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那这个时候具有诱惑力的课堂就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想尝试的想法——因为他们心中很苦闷,很迷惘,表面上对别人的看法不以为是,其实内心却时刻在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了解。教师一旦改变上课方式,让他们的心灵自由起来,让他们积压在内心的苦闷散发出来,让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就会乐于和老师为友,乐于听从老师的指教,也会努力学习改善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3.3正确认识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点和价值感
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他能够从所教的科目中找到切合学生兴趣点的地方。学习本身是其乐无穷的,只要善于发现,任何课程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像踏入迷宫寻找宝藏一样寻找到那最吸引人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从一门课程中发现到了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后,他就会爱屋及乌,自然提高了对整个科目的学习兴趣。我曾碰到一个学生对地理非常不感兴趣,但他对坦克战车飞机的玩具尤为喜欢,我就告诉他地理非常的有用,而且非常有趣,然后把地理和军事知识联系起来,把天体知识和宇宙飞船以及卫星联系起来,当他发现地理有这么多的好处时,他的学习兴趣马上提高了,赶忙向我请教有效的方法以弥补他的地理知识,还在学习的同时不不断问我那些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在哪些方面。教育一个在别人看来是无可救药的叛逆青少年,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喜欢上课堂就这么简单。
3.4学生都有追求,帮助学生实现理想 每个人都有愿望和理想,帮助学生实现愿望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明白愿望的实现需要学习好知识才能成功的道理,我们还要和他一起树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实现理想的计划。
青少年都是精力充沛的,都是思维活跃的,都是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憧憬和向往的,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有他独特的愿望,有人希望成为航天员,有人希望成为士兵,有些人希望去探险旅行,还有些人希望今后能快乐一点……这些追求都是长远的目标,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但青少年往往只有长远的规划而不知道具体的行为以及实现这些理想的途径,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一条光明的道理,而这条道路的修筑,都是不可能离开学习的。我们只需开导学生把学习和理想结合起来,他们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自觉地发挥他的悟性和积极性一步步在学习中实践。
3.5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纪律,既给了他自由,也给了他约束
学生都会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学生往往对他人制定规矩来约束他们的做法抱有抵触情绪,但没有规矩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于是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矩的民主式方法最受学生欢迎。伊曼努尔·康德在很早就提出了这一思想,如果要塑造儿童的品格,那就要让他们注意到,在任何事情上都有某些必须严格遵循的计划和法则。法则由谁来制定并不重要,只要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对于不太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儿童自己选择,只是一旦他自己定下了规矩,以后就必须要一直遵守[3](p36)。青少年如果有权参与制定规则,他们是很乐意的,同时,他们也处在一个准备负责任的思想状态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所以他们的本性是不会刻意去违背自己允诺的事情的。这样可以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有了这种秩序才得以保证在民主的授课方式中不至于出现学生为所欲为的现象。
3.6帮助学生找到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也在期盼找到和自己理想相似的偶像,一旦他们认定某个成功人士为其榜样,他就会用榜样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他自己,并像偶像一样努力奋斗。
班杜拉认为,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加以完成。榜样教育的过程是人、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方设法激活人、行为和环境的因素。特别要充分发挥替代性强化和认知的中介作用,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理解榜样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并有选择性地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自己信念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4]。但是青少年往往还不能准确判断他所期望榜样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在娱乐偶像充斥儿童生活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把他们那种享乐和放纵的行为也作为了自己的行为标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有利于促进他学习动机的榜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榜样对儿童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当榜样的暴力行为受到奖励时,儿童会更多地模仿暴力行为;当榜样的暴力行为受到惩罚时,他们明显减少对攻击行为的模仿。因此,教育者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同时也要正视负面、消极的榜样,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5]。
3.7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
游戏是每个儿童都热爱的,即使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仍然不能完全离开游戏。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就像在做游戏一样,或者把课堂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保持最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久而久之,慢慢地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学习习惯,到最后他就会像热爱游戏一样热爱学习。但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能灵活自如地把握课堂,把课堂目的融入在宽松的交流互动中,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3.8保留学生的游戏权利,有意识地加以限制和引导
康德曾说过,培养心灵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他做他想做的事[3](p36)。学生都想探索未知事物,都想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而游戏就是他们获得快乐的最简单方式,作为教师,应该保留学生的这种权利而不是完全反对和制止,最好的方法是赞扬的同时对使用游戏的合理性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有自由去玩游戏中却由于衡量了游戏和学习的轻重而逐渐主动减少游玩的兴趣。
我曾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还没开始上课他就不愿学习,还借口说当天晚上没睡好,头脑不清醒,需要休息一会儿,也要去玩一下游戏才能激活他的思维,我见当天的任务很多,没有太多时间让他玩,所以就出了一个主意——和他扳手劲。年轻的小伙子都喜欢挑战,他听到这个富有挑战性的简单游戏摆在他面前,一下子就答应迎战。不过我在和他较量之前就和他说好,要是他输了就要向我认输并且马上学习,斗志昂扬的他当然很负责地答应了我。在前几局我故意让他尝到甜头,他领略到成功的滋味后无比自豪,看着他脸上露出像吃了蜜一样的笑容我也满心欢喜。紧接着,我以男人般的决战口气告诉他一定将他打败,然后在和他“苦战”后我终于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他看到能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坚持这么久也心满意足了,我看到他高兴的样子也变得心情愉快,然后我们一起很愉快地学完了当天的课程。
这就是我对待一心迷恋游戏学生的简单方法,最关键的是抓住他的心理特征,再适当的运用技巧去引导他们使用游戏,既不剥夺他们的游戏权利,也不给他逃避学习的借口。
3.9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加以反馈和强化,让他们找到成就感
学生努力后一段时间需要及时给予反馈,以强化他的行为。经典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强化有两种:一种是正强化,呈现它们就会增加反应出现的概率,例如,当学生学习后得到了好的成绩,他就会继续或更加努力地学习,如果这时家长、老师给予微笑或鼓励,那么他的这种努力更可能增强;另一种是负强化,撤消它们会增加反应出现的概率,涉及去除一些不愉快事物的过程[6]。我们给予学生的反馈和强化要以正面反馈为主,同时对于他们不足的之处给予负面强化也十分必要,这样既可以让他找到成就感,也可以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正前一阶段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