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

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
 摘要:集青年、知识分子、女性和独生子女于一体、极富个性的女大学生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变化最显著期,也是个体社会化关键期,而人际关系不良成为干扰其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着重从加强思想修养、优化个性品质,完善健全人格、丰富社交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等方面进行调适。

    关键词: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

    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根据目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稳定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本文源自六维论文网我意识、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完整统一的人格。可见人际关系协调与否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它通过认知调节、情感体验、行为交往形成,反映了个体之间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其状态以具体个体间的互动为基础。

  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能独立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群体中的正常个体有谁能独来独往、长期不与人来往?尤其是集女性青年、知识分子、独生子女于一体,极富个性的女大学生们。她们正处在个体社会化关键期,更希望与人交往,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酿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获得激励、自信和归属感、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使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处于青春中期这一人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显著时期的女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展趋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尽管有一定的优势,如语言天赋、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自尊心和责任感等,但还有诸多不成熟的方面。面对不断变革的社会现实、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和生理特点、特有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得大学时期成为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而人际关系方面尤为突出。我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分布看,有近五分之二的女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1]其中人际关系问题占21.7%。人际关系不良已成为干扰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大学较之中学的人际关系是显得复杂些。随着年龄增大,环境变化,中、大学生之间确实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大学较之中学,首先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远,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来去匆匆,相见颇难;其次同学来自四面八方,诸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各异;再次,大学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校园管理自主化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同时,女生更乐于结成情感小团体,喜欢在和谐温暖的人际氛围中分享情感经历;考虑问题却习惯于从自身利益出发,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一般情况下的交往无明显冲突, 一旦有利害关系渗入,则容易造成情感小团体解体,加之个人的思想观念、性格、自信心、社交的技能技巧等诸多差异,致使彼此间缺乏及时的沟通、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以至于陷自身于孤寂之境。

  二  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忍让以求全

    发展人际关系的原则之一是功利性。霍曼斯(GeorgeHomans)和布劳(PeterBlau)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通过交换满足彼此的需要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 [2]。女大学生交友也具有功利性,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她们希望付出能有所回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以便在心理上达到行为效果的平衡。而对于贫困女生来说,很难在物质上付出,因而只能为同伴提供顺从、友好态度等精神因素。由于经济上的差距,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弥散性,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我评价过低,导致强烈的自卑感。交往时羞怯多虑、缩手缩脚、一味退让、过度压抑言行,不敢表露真实想法、展示真实自我。

    有的渴望独立,一遇到问题又感到茫然,当“天之骄女”们人际关系有些不顺时,就怀疑、否定自己,自卑感油然而生;有的想在新环境中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却往往根据周围人的态度评价自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使之在交往过程中变得自卑、退缩、怯懦、谨小慎微,因为过分低估自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倾向;有的感情脆弱,若遇父母离异、外形不佳、家境贫寒、学习困难等挫折,则可能造成自尊心缺损、导致自卑,感觉己不如人。在交往过程中,顾忌太多,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接受,不得不委曲求全,一味依附,没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不论对错一概笑纳。这严重妨碍了正常交往,削弱了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2.以自我中心

    女大学生自我意识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仍不完善。交往中常以自我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过于维护自己,过分苛求别人。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对人或暴跳如雷或不理不睬,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的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有的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对他人的认识和评价往往带有臆断、片面、简单化的倾向;这样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3.情绪欠稳定

    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富有情感色彩,感情丰富、强烈。但是由于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 对人的社会认知极易受情绪影响,情感时常大起大落。这种情绪的不稳定导致了交往对象的多变性,今天亲密无间、明天形同路人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能互诉衷肠、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时常感到空虚、迷茫与失落,有时不免感到孤独与无奈;有的自控力差,冲动、偏激,人不顺时,常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内心愤怒发泄出来,在愤怒时,意识范围狭小,考虑问题偏激,主观化严重,导致过激语言或行为产生,破坏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4.猜疑与嫉妒。

    有的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有嫉妒、猜疑等消极心理,阻碍了其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当代女大学生一般均有过值得称道的过去,有较强的个性,从小争强好胜,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存在一种互不服气的心理,不易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也不愿发现和承认自己的短处或缺点。有的交往中持有猜疑心理,担心在交往中受到伤害,总是心存戒备,[3]猜疑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主观臆断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设制了人为的障碍,失去他人之信任,妨碍正常人际交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嫉妒是人们在与人比较时产生压力及发展的动力,但严重的嫉妒会导致怨恨,甚至会使人产生不良行为。

    5.社交恐惧。

    有的女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敏感且害怕,极力回避与他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惧,面红耳赤,难以自制,为此常陷入焦虑、痛苦与自卑中;有的在交往中持保守畏惧的心态,不敢踊跃参与或积极尝试,总是处于后退之势;有的想帮助关心人,但又不知如何做,当别人有异议时则产生退缩心理;有的过于敏感脆弱,由于交往中一两次失误,就产生社交恐惧,这种消极心理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6.理想化。

    女大学生有强烈的寻找友谊、渴望朋友的心理需求,其交友的动机一般比较单纯,人际关系显得真诚、自然,很少做作、虚伪和世故。由于自我意识日趋成熟,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对友谊的平等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平等、坦诚,用理想尺度或较高期望去衡量人际交往中的双方,认为双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也不能有半点虚伪和自私,因而对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了解,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想化。一旦实际交往中现实与理想稍有差别,就觉得被欺骗、被伤害,导致对人际关系的失望,乃至封闭自己,拒绝人际交往。 

  三  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1.加强思想修养,正确认识自我

    人与人的交往,关键是思想沟通,有些人交往不足,往往是思想素质问题,如猜疑、自傲、嫉妒、自私等。每一个人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内在需求,也具有这样的潜能,重要的是走出封闭和自私的小天地,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际关系将变得更美好。同时,正确认识自我是奠定成功交往的基础。要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行为价值判断标准,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做到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妄自菲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正确认识自我,还表现在客观地评价他人。群体中任何成员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或长短处,做到以平等、坦诚的态度与人交往。

    2.优化个性品质,完善健全人格

    培养良好的个性、完善自我良好的个性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验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结构的核心。良好的性格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它可以改变和弥补个性特征方面的某些消极因素,不良的性格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妨碍人的成长与进步,伤害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女大学生应该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剖析自身性格缺陷,完善个人性格,健全自身品格,注重修身养性,克服自私、嫉妒、虚伪等不良品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这必将有利于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丰富社交知识,掌握交往技巧

    在人际交往过程国,要多了解社交知识,与人谈话时要注意措词文雅,态度自然;谈话要诚恳、适度;谈吐幽默、轻松;学会运用积极的身体言语,善于倾听。在交往中还要注意多用赞扬,避免指责。与人相处的技巧是成功交往的渠道,善于交往的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人,往往善于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尊重他人、信任他人;对人宽容,不斤斤计较他人过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不卑不亢;理解别人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善于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交往时主动积极、热情。高超的交往技巧,可以唤起别人与你友好相处的热情,打通与人接近和沟通的渠道,密切双方的关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有关交往技巧的讲座,同时鼓励女大学生主动热情地与人交往,在交往实践中逐渐熟练掌握交往技巧。这样就能改善人际交往的质量,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注释:

  [1]卢晓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

  [2]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焦述清.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