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1、病因:门静脉血流阻力的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行因素。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3型。
(1)肝内型:最多见。此型又分为3种:窦前、窦后和窦型。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窦和窦后阻塞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常见的肝内窦前阻塞性病因是血吸虫病,南方多见。
(2)肝前型:少见,常见病因是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脐炎、腹腔内感染如急性阑尾炎和胰腺炎、创伤等)、先天性畸形(闭锁、狭窄或海绵样变样等)和外在压迫(转移癌、胰腺炎等)。预后较肝内型好。
(3)肝后型:常见病因包括Budd-Chiari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严重右心衰竭等。
2、病理: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升高,有两各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①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继而挤压肝小叶内的肝窦,使其变窄或闭塞,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②位于肝小叶间汇管区的肝动脉小分支和门静脉的小分支之间的动静脉交通支开放,动脉血进入门静脉,使门静脉的压力升高。
血吸虫性肝硬化是因为血吸虫在门静脉系统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卵形成虫卵栓子,顺门静脉血流阻塞门静脉的分支,并周围发生肉芽肿性反应,致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
门静脉的压力升高会引起以下病理变化:
(1)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首先出现充血性脾脏肿大,长期的脾窦充血,可见脾窦扩张,发生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引起脾脏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增加,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扩张: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和④腹膜后交通支。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因而以上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临床上,特别重要的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形成的静脉曲张,易被粗糙食物或咳嗽、呕吐等腹内压突然增高,引起曲张静脉的破裂,导致致命性急性大出血。
(3)腹水:形成的原因有:①门静脉系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升高;②肝功能不全,血清蛋白的合成障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肝功能不全时,肾上腺皮质的醛固酮和神经垂体的血管升压素继发性增多;④肾素的因素,使近端肾小管钠的重吸收增加。
(二)临床表现
1、脾大、脾功能亢进。
2、呕血、黑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是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常见的危机生命的并发症,一次性出血量可达1000~2000ml以上,直接引起休克。血液在胃肠内经胃酸及其他消化液的作用,随粪便排出时呈柏油样黑便。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3、腹水: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病人常伴腹胀、气急、食欲减退。
此外,还有肝大、部分病人还有黄疸、前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计数3×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减少到(70~80)×109∕L以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比容下降。
2、肝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和酶谱变化,血清胆红素增高,低蛋白血症,白∕球蛋白比值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98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定的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分级标准有助于临床判断(表19—1)
表19—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分级标准
项 目
分 级 标 准
Ⅰ
Ⅱ
Ⅲ
血清胆红素(mg%)
血清白蛋白(g%)
凝血酶原时间(秒)
SGPT金氏单位
赖氏单位
腹水
肝性脑病
<1.2
≥3.5
1~3
<100
<40
无
无
1.2~2.0
2.6~3.4
4~6
100~200
40~80
少量,易控制
无
>2.0
≤2.5
>6
>200
>8
大量,不易控制
有 3、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知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曲张的范围和程度,在食管为钡剂充盈时,曲张的静脉使食管的轮廓呈虫蚀状改变;排空时曲张的静脉表现为蚯蚓样或串珠状负影。脾肾分流手术前,要做静脉肾盂造影了解双肾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