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护理与康复
骨折病人的护理与康复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其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压痛、扪及骨擦音、假关节形成、功能丧失等。通过X线和CT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
二、病因
1、外伤:健康骨骼受暴力的作用而断裂,称外伤性骨折。.
2、骨骼疾病:骨本身的病变如脆骨病、佝偻病、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等,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称病理性骨折。
三、分类
1、根据骨折部位皮肤拈膜完整情况分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皮肤和粘膜未破裂,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这种骨折不会引起感染。
2)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细菌可从伤口进入,容易造成感染。
2、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裂缝骨折、骨膜下骨折、青枝骨折、撕裂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片碎成三块以上者,称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凹陷性骨折、压缩性骨折。
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再发生移位,或骨折端不易移位者,如青枝骨折、骨膜下骨折、裂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本身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称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4、根据病因分类: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5、根据就诊时间分类: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
四、骨折的愈合过程
这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具体分三期:
1)炎症期:局部急性水肿,急性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向骨折处迁移,时间大约为1周左右。
2)修复期:第一阶段为血肿机化期,为2~3周,又称早期骨痂期,第二阶段为外部桥梁骨痂期,时间为4~8周。
3)塑形期: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最后达到与机体完全相融合。
骨折(二)治疗与功能锻炼
一、治疗
1、外治法
骨折外治法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复位固定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1) 外固定:应用夹板或石膏将复位后的骨折端固定,以利于断骨的生长连接。
2) 内固定:常用微创的经皮穿针固定术或手术复位钢钉钢板内固定。多用于不稳定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
2、内治法
1)炎症期和修复期第一阶段(早期):治疗原则为以攻利之法为主,具体有攻下逐瘀法、清热凉血法、补气摄血法。方以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选用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赤芍、银花、连翘、蒲公英,紫地丁、天葵子、茯苓、泽泻等。
2)骨折修复期第二阶段(中期):伤后3~4周,治疗原则以调和为主,具体方法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方以接骨紫金丹加减,药用选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血竭、硼砂、当归等。
3)为骨折塑形期(后期):约为骨折1月半以后,治疗原则以补为主,具体方法有补气养血法、健脾益胃法、补益肝肾法。方以左归饮加减,药用选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胶、龟板、川牛膝等。
二、功能锻炼
无论整复固定,还是手术治疗,都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疗工作。即使骨折愈合,也距受伤肢体功能恢复相差甚远,要想尽快地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复位固定的初期就及早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1、功能锻炼的意义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块,该肿块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功能练习,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从而防止了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强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肌肉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使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延长,由于创伤本身的损害,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引起心、脑、肺重要器官梗塞,严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减少并发症: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2、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锻炼
1)固定后就可作指间关节活动,即完全的握拳伸指活动,及肩、肘关节的活动。
2)解除外固定后,开始作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
骨折(三)整复固定后护理与饮食调理
一、整复固定后护理
1、骨折病人经过整复和固定以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是否太紧。如发现骨折部位的远端(手指或脚趾)有血运障碍,即肿胀严重或皮肤发紫,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经常检查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有无受压情况,如发红或破溃时请医生处理。
2、骨折后应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过度肿胀。
3、骨折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睡木板床有利于健康;还要注意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的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二、饮食调理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1、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
2、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
3、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肝肾、益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恢复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
我们身体上的任何功能,基本上都是用进废退,这一特点在骨折时尤为明显。在骨折的固定接骨治疗阶段,患处周围的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正常活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功能明显丧失,会出现局部皮肤麻木、肿胀,肌肉酸痛,关节不利等症状。骨折后期,外固定解除后,治疗的重点就是功能锻炼,如佐以中药熏洗,效果会更明显。
中药熏洗的作用:
舒筋活络、疏导腠理、流通气血、活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使皮肤、肌肉、肌腱、韧带挛缩者得以舒展,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对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兼挟风湿者均有显著的疗效。
经典洗方:
透骨草、海桐皮、伸筋草、五加皮、鸡血藤、川续断、桑寄生各20g,红花、川芎、秦艽、桂枝各15g。
上肢者加僵蚕15g;下肢者加牛膝15g;合并风湿者加独活15g、羌活15g;疼痛明显者加草乌10g、川乌10g;水肿明显者可考虑加木通15g、泽泻15g。
熏洗方法:
1、 将诸药放入盆中,加水约5-6升,以药物完全浸泡为度,用武火煎沸,文火持续30分钟后,将其放在伤部下面蒸薰。
2、 伤部周围要用毛巾或棉布盖严,以免热气散溢过快。熏蒸至皮肤发红,微汗出,待药液稍温,再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部,或将患部浸泡药液之中,至药液变凉为止;擦干患肢后要注意保暖,以防风邪乘机侵入。
3、 在熏洗过程中和完毕后,趁僵硬关节周围变软,要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4、 每剂药熏洗2次,每日2次。即每天1剂。
5、3周为1疗程,间隔2周进行第2疗程。功能训练应连续进行。
注意事项: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局部伤口未愈合或皮肤破溃者忌用。
2、运用外洗方后出现皮疹、红痒者忌用。
3、血压过高者不用。运用外洗方后会出现血压增高的现象。
4、切忌用强力被动活动,以免造成新的创伤,形成新的粘连而延误病程。
临床实践证明,骨折后期,应用局部中药熏洗,可以使局部软组织松软,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大有裨益,可明显减轻由于功能锻炼带来的疼痛,从而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有少数病人治疗效果差,主要是由于局部软组织创伤重、关节内骨折或陈旧性骨折外固定时间较长等因素,以及病人缺乏毅力和恒心的结果。
骨折病人的功能恢复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持之以恒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正确的锻炼可以使骨折病人完全得到功能恢复:
早期合理的骨折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