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仕女图》赏析

黄慎《仕女图》赏析
慎《仕女图》赏析黄林纳 刘治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黄慎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画家,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作品主要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其中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目前其存世作品多为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河南博物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文物甚丰,其中书画藏品主要以明清为主。此幅黄慎所绘《仕女图》是由河南博物院1963年征集,为纸质本,纵长132厘米,横长64厘米,属国家一级文物(见图)现简以介绍,以飨读者。图中所绘仕女呈静立状,身着飘逸曳地长裙,云带飘拂,腰佩玉带。头发被分股结为三鬟,束于发顶,自然下垂。发髻上插花簪,耳畔一缕青丝向后轻飘。双手藏在长袖中,于胸前小心翼翼捧一鸳鸯尊。仕女气质高雅,神态安详,微低头向下凝视手中鸳鸯尊,似有千般怜爱,万般柔情,大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韵味。画中人物比例准确,墨色浓淡相宜,于扑朔迷离中见形象神韵,画中的仕女虽无娇艳动人之处,但却另有一种素静、典雅的清韵,这种不重形而重意态气质的描绘,正是黄慎人物画的一个特点衣纹用笔迅疾狂放,线条顿挫,粗细结合,硬折虬结,自然流畅,用笔大胆泼辣,充分展示了黄慎高超的笔墨技巧和以草书入画的绘画特色。在画面的左上角,有作者自题草书七言诗一首,诗句为:芙蓉为帐金为堂,冷落流苏百和香。额角有伤求獭髓,县门无日化鸳鸯。软风委地春花晚,明月当天绣户凉。一自萧郎相别后,舞衣闲叠合欢床。双龙画烛吐青烟,宝瑟闲挥五十弦。髻堕轻云光殿角,袖牵飞燕落筳前。舞腰一尺愁难减,泪眼盈波见易怜。堪笑阮郎空怅望,蓝桥回首即神仙。诗后落款“瘿瓢山人写”,款下有“黄慎”、“瘿瓢”阳文印记两方,画面右下角和左下角分别有“东海布衣”和“蔚可亭鉴定”阴文印记。

  传黄慎对其画自评为三等,最得意者题诗其上,次则识以岁月,再次只署瘿瓢二字。由此可知这幅仕女图可谓是黄慎的得意之作。画中并无年款,但从画风上看应为黄慎成熟时期作品。仕女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为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审美价值。从战国楚墓出土的《夔凤人物图》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来看,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已经出现,至魏晋时期仕女画已逐渐趋向成熟;唐五代时期则是仕女画最为繁盛时期;宋代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元明时期仕女画趋向萧条,后虽有兴起之势,但总处于徘徊不定的状态;而到了清代,仕女画却呈现出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复苏景象。

  从题材上看,清代仕女画取材更为广泛,有历史故事、诗词意境、民间传奇、戏曲小说及生活中村姑庶女等等。黄慎此幅《仕女图》,从女子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容以及双手所抱鸳鸯尊和旁边的题诗中可以看出,画中所要表现的应是现实生活中一痴情女子思念情郎的场景。其主题迎合了当时仕女画发展的潮流。从形象上看,清代的仕女造型趋向纤弱委婉,仕女多是尖脸、削肩、柳腰、莲步的纤弱形象。而黄慎却一改传统,以大写意的形式对仕女进行绘画,更着重对仕女神情的表达。画中女子并无娇艳和纤弱形象,但神情却凄美动人。从中也可以看出,黄慎摆脱了保守派格尊清规戒律的影响,继承了宋元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徐渭、陈淳和明末清初石涛、八大山人写意的传统。从线条上看,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到有清一代,人物画都是以线描表现为主。南宋梁楷所绘《泼墨仙人图》虽开了水墨淋漓的没骨人物画的先河,但在古代人物画中并不多见,尚未形成风气。比较多见的表现方法仍然是十八描中所列举的一些手法。而黄慎的写意人物画却将其草书笔法引入人物线条和衣褶的绘画中,以草书入画,突破了以往的十八描手法。从画中可见人物线条奔放粗豪,具有草书般的气势,一笔之中,墨色能上能下,有虚实、轻重、浓淡、润枯、粗细、疾徐等不同的变化,其行笔跌宕起伏,中锋、侧锋并用。同时,在一些人物画作品中,黄慎还吸收没骨画用墨的方法,来辅助草书线条的表现,这就大大扩展了线描表现人物的手段,丰富了表现力。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以其绘画、狂草书法、诗文“三绝”闻名于世。诗、书、画在瘿瓢的笔下被融为一炉,化为一体,雷在《蛟湖诗钞》序中是这样描述的:“其诗如巉岩绝巘,烟凝霭积,总非凡境,其字亦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然则,谓山人诗中有画也,可字中有画也,亦可。”我们可以在此幅画中欣赏到黄慎的书法,其字奇古险绝,散而有连,疏密相间,转折自如,一泻千里;笔力遒劲,笔画敦厚,收笔停顿,不做波磔;整体布局讲究,严整有法,点线连断,错落有致。据传黄慎曾偶得怀素真迹,于是刻苦习摹,在学习怀素的草书的同时,又兼取孙过庭、颜鲁公等笔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草书写法。其草书和怀素相比,在其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破毫秃颖,化连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也更加豪宕奇肆。同样,从此画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黄慎的诗,其诗句命意深刻严谨,古朴典雅,格调之高,大有晚唐遗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他的诗作由宁化知县陈鼎筛选并捐俸刊刻,结成诗集流传于世,即今天我们看到的《蛟湖诗钞》。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