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报告

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报告
本次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现状调查,系“池州学院学生会赴皖南地区非遗现状调查团队”为了解、保护并传承皖南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做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该团队的一员,我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被调查者的职业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医生、司机、裁缝,还有政府办公人员、部分无业人士及自由职业者等,人员相对普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每次进行问卷调查前均对被调查者进行非遗的系统介绍,并告之以非遗的基本情况,比如说,非遗一般包括有戏曲、歌剧、传统手工艺、庙会等诸多方面,而针对当地,主要以豆腐制作工艺最为广大群众所熟悉,另外还有贵池民歌、傩戏、九华山庙会等项目。做调查时,被调查者也是针对以上信息联系自身实际回答问题。此次调查共设有问卷45份,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66.7%。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在对被调查者作非遗的相关介绍中,对其中所提到的非遗名称认为都知道的仅有3.3%,知道一点的占66.7%,听过其中几个的占16.7%,不知道的也有13.3%。说明人们对非遗的认识不够详细,没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足够重视。

  2、认为对非遗很了解的仅占10.0%,没听说过的也占10.0%,其他的都是知道一些。可以看出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呈现一般普遍性(符合中间多两边少的正态分布曲线),但整体上对非遗的了解都是出于知道的不多的状态。以上两点也同时说明了广大群众对非遗的了解不够深入,加强普通群众对非遗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3、在对非遗有一定了解的90.0%被调查者中,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当地非遗的占55.6%,通过民间流传方式的有25.9%,通过报纸、新闻方式的有7.4%,而通过网络方式的仅3.7%,另外的7.4%是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非遗的。由此可见,要加强对非遗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首当其冲地应该通过电视、广播方式加大对非遗的宣传,另外应该鼓励广大群众进行民间流传。当然,其他形式的宣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多种形式并用才能将非遗宣传的更好。

  4、在对非遗有一定了解的90.0%被调查者中,认为当地对非遗保护力度很全面的和重点保护的均为7.4%,认为保护力度一般的占55.6%,剩下的29.6%均认为当地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够。这说明当地对非遗的保护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应使得对非遗的保护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5、针对当地对非遗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认为其保护力度不够的原因是政府保护力度不够的占7.4%,认为是投入保护资金太少和保护机制不健全的分别为14.8%和18.5%,而认为是社会保护意识不强的占51.9%,其余的7.4%认为造成保护力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说明要在保证政府保护力度的基础上,保证保护资金的投入和健全保护机制,但更应呼吁全社会加强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并把用尽一切办法提高社会保护意识作为加强非遗保护的重点。

  6、在对非遗有一定了解的90.0%被调查者中,对于要使得非遗传承的问题,认为是应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保护、通过保护传承人的利益加以保护和通过建立民间团体和协会组织保护的均为11.1%,另有3.7%认为应采取多种手段同时保护,剩下的63.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应建立非遗传承及使用的管理制度保护。说明要使得非遗更好地传承,建立非遗传承及使用的管理制度保护应当是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然投入专项资金等手段也要协同并进。

  7、在对非遗有一定了解的90.0%被调查者中,认为传承、保护非遗的难题是资金和传承人的分别为22.2%和11.1%,认为是制度的则有55.6%,其他的有7.4%,另外3.7%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可见,传承、保护非遗首先还应攻克制度这一难题,政府和非遗保护工作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努力建立和完善保护非遗传承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当然应该在此基础上解决好资金、传承人等难题。

  8、认为传承、保护非遗的措施主要有: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保护传承人利益、提高社会保护意识、政府及非遗保护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9、认为当地的非遗的发展优势主要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对非遗的重视程度,社会的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非遗有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主要劣势是:整体上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不够,保护机制不健全。

  10、作为本地人,非遗对当地人的主要影响和作用有: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并娱乐了身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影响了当地的生活质量,另外,本地丰富的非遗文化可以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此次问卷调查,选择的地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调查者具有相对普遍性,所得结果比较真实合理,相对清晰地反映了当地的非遗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中也有部分不足之处:

  1、整个调查表时间较短,问卷数目较少,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被调查者的职业相对较多,每种职业的数目就相对较少,不能反应职业同非遗现状的联系,也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3、部分被调查者对问卷内容的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其无法准确明白问卷内容,使得部分问卷无效,另外还有部分被调查者在做问卷时需要给予较多解释说明,难免会存在介绍人的主观意志,影响问卷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此次调查是一次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调查。非遗的了解、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非遗保护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作者_徐志杰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