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日制度研究的论文

假日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不可否认,假日旅游制度的实施对全国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假日旅游期间集中出游也引发了不少的问题,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全国性旅游热潮导致交通拥挤、住宿紧张、景区超载、安全隐患增多、服务质量下降。高峰期的需求配置资源,是最不经济的,也是难以为继的,但如果不进行这样的配置,就意味着旅游期间,质量大幅度下降。由于假日旅游市场是卖方市场,旅游经营者不必以服务为优势便能获得高额利润,这必将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损害广大旅游者的利益,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另一方面集中出游也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假日旅游给景区带来了大气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旅游地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遭受破坏。由此要求优化假日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广泛收集民意和专家讨论,新的假日条例终于在2007年底出台。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2008年1月1日起,新的《放假办法》和《休假条例》已经登场。此次调整,中国出现了法定节假日与周末连休三天的短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我国假日旅游(春节、十一)和职工个人带薪休假并存的新局面。新制度的出台必然会影响到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消费行为的变化必然会对假日旅游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我国假日制度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假日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黄金周制度给我国假日旅游带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机遇,虽然我国大型黄金周不存在了,但是,一些小型假日仍然对我国假日旅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目的在于找出我国假日旅游的优势及阻碍我国假日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假日旅游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

  本文选题着眼于近年来我国假日旅游中的热点问题,分析假日旅游火爆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进而提出新背景下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其结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谋求本研究能够对我国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尽微薄之力。

  1.3 研究方法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假日经济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旅游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对新假日制度给假日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做了探索。

  1.4 研究资料来源

  本文写作依据的资料主要涉及四大方面:

  1.4.1国内外相关专著,涉及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旅游市场学等众多学科,这是本文立题的专业知识背景。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4.2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一手资料。包括了消费者问卷调查、企业调查和业界的访谈。

  1.4.3 网络资料、统计年鉴及旅游局相关资料。这些主要是现有的假日旅游方面的历史数据。

  1.5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5.1 本文的选题即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一个创新。目前,国内对假日旅游的研究面广点多,本文通过假日制度变化来研究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而总结我国假日旅游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对策。

  1.5.2 构建了假日制度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模型。在研究了假日制度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假日旅游消费特点和基础上,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制度与行为关系理论进行梳理。

  1.5.3 新假日制度实施伊始,较全面的提出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对完善我国假日制度的建议、对目的地政府部门搞好假日旅游的建议等,这些建议和对策都是针对新假日旅游制度的更好地实施。

  第2章对当前我国假日旅游的利弊分析

  2.1假日旅游产生的原因

  2.1.1 从客观上讲,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在人们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促进内需的各种措施无疑刺激了人们的享受需求,旅游正是发展享受需求的最主要的形式。近几年以来,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已有好多个省区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国内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它不仅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而且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相关产业,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1.2 假日旅游是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的结果

  旅游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收入的增加是旅游的经济前提,而闲暇时间是旅游的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是不断下降的,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消费水平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及春节的连续假日的出现,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

  2.1.3 假日旅游的出现也是我国丰实的资源充分发掘运用的结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具有可供人们游览的各种自然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风土人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同时,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开阔视野、结交朋友、陶冶情操,这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核心内容。

  2.2 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优势

  2.2.1 假日旅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从本质上讲,我国假日旅游的实施,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大为增长,旅游休闲日益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的经常性需求,这种客观需求由于我国假日旅游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释放与满足,它使人民群众休闲和休假的权力落到了实处,为千百万人家庭团聚、游览游历、健康身心提供了条件,使亿万人民群众开始享受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假日旅游已经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真实见证。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2.2.2 我国假日旅游推动我国居民旅游消费

  我国假日旅游对于富裕的发达地区和城镇居民来说,是满足出游需要的重要保证,对于不富裕的地区和大多数农村地区且有旅游资源的人们来说,为他们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创造了难得的商机。我国假日旅游旅游所展现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极大地提升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2.3 我国假日旅游凸显政府决策与组织能力

  我国假日旅游的实施催生了国家假日公共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2000年“五一”的“井喷式”[①]旅游,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同年6月国家建立了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制度,有关地方也成立了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的基本方针,2009年我国又实施了新的休假制度,假日旅游协调机构以“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为目标,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人们出游的平安与顺畅有了保障。

  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制度是旅游安全最强有力的支撑。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旅游安全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亿万人次的大出游对交通、餐饮、景区(点)接待都是巨大的考验。多部门组成的假日旅游协调机构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营运部门合理调配运力,旅游部门疏导游客,交警协助疏导人流车流,使社会秩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为百姓安全构筑了一道道安全防线,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旅游的乐趣。各景区(点)采取了调整开放时间等措施,全国大多数景区的接待均在最佳和最大接待量之间。铁路动车组的开行和直通旅游专列、临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民航和公路交通加大运力,旅游客运总体畅通,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游客滞留和交通堵塞。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相关行业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在长假里坚守岗位,旅游、工商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加强监督,使节假日的旅游市场保持了平稳正常运转。

  2.3 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劣势

  2.3.1我国假日旅游期间出现井喷式的旅游现象

  我国假日旅游休假制度的推出,使得假日旅游迅速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主导力量,国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其假日出游的欲望得以实施。相同时间在国内有限的国家和省市级旅游景点内,超出景区景点设计和接待能力的人流从我国东南西北纷至沓来,使得各景区接待旅游者的宾馆和饭店瞬间爆满和拥挤。因此,我国假日旅游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多时段、多景观、多热点和多元化发展成为旅游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3.2 我国假日旅游期间服务质量的严重下降

  我国假日旅游期间,由于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旅游者人数骤增,超出了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的承接能力和管理容量,导致各方接待形式留于表面和标准名不副实,服务质量严重下降,极大影响了旅游和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声誉以及旅游所在地的社会形象。而且我国假日旅游的热卖热销和主要景点的供不应求,使许多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接待服务忙于应付,原有的旅游合同无法履行,从而使得我国假日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3.3 我国假日旅游期间景区景点涨价成风

  在我国假日旅游假期出游的时候,往往因为人流涌动和资源缺乏,使各旅游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和通往各旅游景区的各类交通工具的票价也暴涨,让迫不得已和举目无亲的我国假日旅游游客任其宰割并从中收取丰厚的报酬,使我国假日旅游假期休闲旅游者原来良好的休闲心情遭到极大地破坏和打击。而各景区景点的不法经营者违法经营,擅自提价和变相涨价,擅自收费或收费不服务,减少服务和强买强卖,虚高定价和虚假折扣等问题和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扰乱市场和危害行业的做法,虽然能得益于一时,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和长久的,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信誉度和满意度。

  2.3.4 我国假日旅游期间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我国假日旅游期间,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游客猛增对旅游资源本身与环境施

  加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对旅游资源来说,游客数量的剧增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而二氧化碳对于风景名胜古迹的化学成分具有腐蚀的作用,从而加速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此同时,作为旅游风景名胜古迹的环境而言,游人的素质高低可谓直接关系到其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方面。例如各地游客不经意地随地乱扔有机和无机的杂物和废弃品,个别不文明游客在参观完一处文物或景点时往往不听劝阻的在文物旁或景点上随意刻上或写上诸如“到此一游”的题词,对于景点景区内明文规定的“禁止攀爬”和“禁止触碰”和“禁止拍照”的文物古迹和名人字画的攀爬、磕碰和拍照等,都会对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名胜古迹和名人字画的保护和保全带来负面的作用。

  2.3.5 我国假日旅游期间交通和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我国假日旅游人们出游时往往喜欢选择那些较原居住地和居住城市相对远的景区景点作为目的地,加上我国假日旅游制度的推出和实施使得出游的时间更充裕,火车和飞机等长途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更为受宠,加之部分不旅游却因异地工作借我国假日旅游回家探亲访友的人群,使得我国假日旅游的重点旅游省市和景区的火车票和飞机票一票难求。而相应地连接城市内景区景点的诸如公交车和旅游班车次的增多,使得原本就人满为患的旅游景区景点更加交通拥堵和水泄

  不通。在全国交通拥挤、景区景点人头涌动和旅游设施的过度超负荷运作都使得旅游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旅游服务质量的直线下降也使得旅游者和服务人员的矛盾及纠纷增多,从而引发更多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激化。

  2.3.6 我国假日旅游实施后旅游项目出现非理性开发

  我国假日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和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但是在这些旅游规划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的过度热情,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因为强调了旅游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倾向,忽视旅游地的资源评价,致使旅游景区和景点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形象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证,致使旅游规划项目大都贪多、贪大、贪高、贪全,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同类旅游景点的情况频频出现,到处都是缺少特色和内容相似,造成旅游景区景点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原有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也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地破坏作用。

  2.4目前我国内假日旅游消费市场呈现的特征

  为了充分说明当前我国旅游者在新的休假制度下的出游状况,本文对兰州市的旅游消费市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2.4.1 就出游者的职业状况而言

  假日旅游者主要是我国城镇(目前主要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工薪阶层以及在校大、中学生。调查显示,从职业群体看,机关干部、教师、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学生将是主要的出游者,但基本上,职业与节假日出游率关系不大。

  2.4.2 就出游者的家庭结构而言

  新婚无子女的两口之家出游力最强,三口之家次之。据调查,三口之家不是黄金周出游频度最高的家庭。两口之家没有小孩等家庭负担,出游方便,对黄金周拥挤的景点及交通状况都能忍受。

  2.4.3 就出游者的年龄而言

  黄金周旅游的出游者主要是中青年,尤其是35岁以下的中青,15~34岁的中青年在黄金周期间,大多安排外出游玩。

  2.4.4 就黄金周出游的家庭收入而言

  中高等收入的家庭出游率比较高。调查显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有89%选择在春节旅游,比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家庭出游比例高很多。

  2.4.5 就出游方式而言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散客旅游上升趋势明显,成为主要出游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在出游方式方面,自行组织出游的市民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84.4%,仅有15.6%的居民表示将随旅行社组团出游。调查结果也表明,参加旅行团出游的比重只有6.3%。市民不选择旅行社出游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必要,占了55.8%;其次是探亲访友,占35.5%;此外,也有不少市民认为旅行社安排的路线不能满足出游的要求、费用过高等。

  2.4.6 就出游者的组织形式而言

  家庭出行、亲朋好友相约是基本的组织形式。调查结果表明:在准备出游的居民中,72.4%的人表示将与家人同游,与朋友、同事一起旅游的比例为23.8%,另有3.8%的人将是独自出游;调查结果也表明:73.1%的出游市民选择与亲朋结伴而行。看来,出门远足不仅是游山玩水,它对居民家庭的情感交流和朋友、同事间的融洽相处也很有意义。

  2.5 1995-200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统计图

  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元   

  第3章 新的休假制度及其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1 新的休假制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假权利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休假从20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1994年2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规定从当年的3月1日起实行“大小周末”;1995年3月我国正式实行双休日,全年休息日增加到111天;1999年,国家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公休日达到114天,全年形成“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黄金周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2007年12月14日,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之后,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并发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和休假方案。2009年,又进行调整,形成了新的休假制度,一:元旦,一月一日到三日共3天;二:春节,二月十三到十九日共7天;三:清明节,四月四日到四月六日共放假3天;四:劳动节,五月一日到三日共3天;五:端午,五月二十八到三十日共3天;六:国庆、中秋,十月一日到八日共8天,其中,10月1日、2日、3日为法定节假日,10月4日照常公休,10月3日公休日及中秋节分别调到10月5、6日。

  新休假制度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将对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旅游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3.2 新的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2.1 对旅游者的影响

  3.2.1.1分散度假,使全民度假理念更加强化

  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两个长假和五个小长假,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旅游习惯,改变以往一窝蜂式的在长假出游的状态,而转为分散度假,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假日旅游旅游“井喷式”现象。假日天数的增多,分散了人们出游时间。强化了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让更多的人摆脱“走马观花”的旅游心态,拥有内涵丰富的深度旅游体验,重新阐释旅游的价值。

  3.2.1.2 划长为短,使长、短线旅游更加协调

  旅游者的出游决策与其享有的闲暇时间密切相关,以往人们经常利用三个“我国假日旅游”进行长线旅游,以满足其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而忽视了短线旅游,新的休假制度形成了两个长假和五个小长假,带薪休假制度的推出又弥补了“五一”长假的缺失,使出游可根据实际情况,避开我国假日旅游高峰,从而激发更多的旅游潜在需求,增加了出游次数,许多人取消了“五一”长距离旅游计划,取而代之的是短线旅游,使人们的长、短线旅游更加协调,加上短线旅游比长线旅游更加便捷、花费小、经济实惠,刺激人们更多地参与旅游活动,促使近郊游、周边游和自助游、省内一日游和两日游趋热。

  3. 2.1.3 带薪休假,使居民出游欲望更加强烈

  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居民出游欲望强劲、热情高涨,职工带薪休假,不仅使人们对旅游日期的选定更加灵活,可以避开节假日旅游高峰,避免集中休假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而且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待遇,让人们游得放心、游得舒心,这些都强烈刺激了人们的出游,同时带薪休假的天数与工作年限成正比,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与年龄成正比,中老年人比年轻人具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制约他们出游的主要是时间,带薪假期的天数给予他们更多、更好的出游机会。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3.2.1.4 深化民族情结

  新的休假制度调整中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使假日旅游更具民族特色,形式更加多样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生态游、祭祀游成为清明旅游热潮。此外,端午节与中秋节也迎来别具民俗特色的端午故里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团圆赏月、吃月饼等体验性民俗旅游活动,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深化旅游者的民族情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参与全球文化竞争。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