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速中微子研究报告会意见稿 第2页

 恊同、恊熵、恊和“三恊论”中,恊同,强调的是动机,恊熵,强调的是动力,恊和,强调的是物质能量、信息能量、精神能量的转换功能。三者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完美的共生场机制。就是说,在“三恊论”中,恊同、恊熵、恊和既是合规律性的,又是合目的性的,是价值观引导科学观,是价值理性主导工具理性。

  因此,不管人类科学上有怎样的新发现,技术上有多少新发明,第一,这种发现和发明本身,因为是人及其工具参与的结果,必然会受到人及其工具的影响,所以,任何发现、发明都具有相对性,更不可能是绝对真理;第二,这种发现、发明的相对性,在提醒我们不要把科学绝对化,不可以奉行科学主义,或者科学决定论,科技与人文、工具与价值、自然与社会是平权的、相对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应当受到人伦价值的主导(请大家试想,为什么全世界的动画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凡出现科学家、博士角色,大都是坏蛋形象!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世界性的集体无意识。当然,日本的动画片除外。动画片是做给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看的,呵呵,对不起!),这就是康德为何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我们中国民间过去也流行一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原因。科学,既不能解决自身工具的局限性,更不能解决“以人为本”的问题。这个人伦价值的最高原则,我以为就是共生法则,或者叫共生智慧、共生价值观。

  基于上述认识,我冒昧地以为,所谓“超光速中微子”的发现,并不能动摇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和核子武器威胁的人类,一定懂得如何将一切工具理性置于人伦价值理性的控制之下。我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想我的这一看法,与1938年人们送往5000年后的人类的礼物的“时间舱”象征当代人承担“责任”,和今天中国相对论研究者的态度及其在此领域所作的奉献,应当是不谋而合的。

  今天,人类正在告别“现代”和“后工业社会”而悄然跨入“当代”和“前生态社会”,并向“全生态共生社会”跃迁,新技术、新媒体、新工艺、新思想、新观念,正在改变和重塑着传统人伦价值的形成密码和互动规则。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科学的重大飞跃往往既是重大哲学创生的结果,也是导致哲学变革的巨大动力。即便真的发现了“超光速中微子”(我来前特地请教过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先生,他认为目前只是证明“中微子比光早到了60纳秒”),就是说,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确存在四维时空之外的维度(据说有11维之多,而中微子正是抄其“近路”跑过了光速),且挑战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就象当年爱因斯坦发现了高速空间而超越了牛顿的低速空间一样,也不过是人类认知史上的又次飞跃,人类不过是再建构一种更新的理论来恊和、“约束”他的适应范围。

  而以我一个常人的眼光,不管是光量子,还是中微子,再怎么超高速、超光速,也跑不过人类的思想力、思维子——人类一眨眼的瞬间就可以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 子运动的速度(参看《共生场——行将来临的革命》,2009),那才称得上真正的宇宙速度,而且是可快可慢,且既可在快宇宙运行,也可慢宇宙运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