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档案内容设置及其重要性探析 第2页

  目前,古籍修复中采用的修复方法主要有揭、脱酸、补、托、裱、衬。其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因破损情况而异。

  笔者仅举两例以说明修复方案的制定:

  例一:民国《北川县志》第一册的修复方案

  修复思路:此一册书属五级破损。有断线现象,需进行换线。

  修复方法:

  ①选取与原有丝线相同型号或近似的丝线,利用中国画染料进行刷染,使其颜色与原有丝线颜色相同或近似;

  ②拆线,尽量保持原有丝线的完整;将拆下来的丝线装袋、贴签、归档;

  ③利用原有订线孔重新上线。

  例二:道光《石泉县志》第一、二册的修复方案

  修复思路:此二册书破损程度相当,属四级破损。有虫眼和断线,需补虫眼并换线;曾修复过的部分书叶用字纸托裱且严重损坏,原补纸与书叶结合部面积过大且损坏,需揭掉褙纸和补纸,重新修补;多处书口开裂,需溜口;部分叶面水渍痕迹明显,需清洗书叶;纸钉部分虫蛀严重,无法使用,需换纸钉;书皮是带有酸性的牛皮纸,需换为手工纸书皮,并刷染成该书产生年代流行的纸张颜色。

  修复方法:

  ①选取补纸、丝线、溜口纸、裱纸和书皮纸;

  ②拆书,并保存拆下的线和破损的纸钉;

  ③采用湿揭法揭褙纸和补纸,并将有字的褙纸归档保存;

  ④清洗水渍;

  ⑤补虫眼,重新托裱书叶;

  ⑥溜口;

  ⑦裁书皮、扉页并压平;

  ⑧剪切边角补纸,齐书口,上书皮,装订并压平。

  这两个修复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方案因不同古籍破损情况的不同而有繁简之分,但都是在修复思路指导下进行修复,且都考虑到了对实物材料的保存。

  2.3修复经过

  修复经过中需要记录依照修复方案具体实施修复工作时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

  以民国《北川县志》第九册的修复经过为例:

  对第三至五叶后托纸的处理如下①:

  ①采用湿揭的办法:单张书叶正面朝下平置于补板上,喷壶呈斜向上45°角向书叶喷水,待书叶有六分湿时覆盖湿毛巾。闷约一小时后托纸仍与书叶粘连,无法揭取,因此继续闷三个小时,后托纸揭取顺利。

  ②用已经选配、染色的补纸重新对书叶进行湿托。

  再如,道光《石泉县志》第一册的部分修复经过记录如下:

  ①第29叶原折叶裁切,右下脚不规则,进行拉伸压平,多出部分裁切。

  ②第24叶原书口缩进8毫米裁切,造成书叶比其它书叶小,两边粘贴补纸后,齐书口装订。

  ③纠正错码,纠正折反的第22叶。

  ④原书封皮为牛皮纸,撤换成手工纸书皮,原书皮装袋存档。

  由于修复方案是一个总体性、原则性的指导,因此具体修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一一体现。而此时,修复经过的记录就可以弥补这方面信息的缺失,将整个修复过程及细节记录下来,不仅可供鉴定修复质量,还能从中发现、提炼新的修复技法和思路。

  2.4修复前后图片和视频资料

  目前,很多古籍修复单位的软硬件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配备了照相机甚至摄像机。古籍修复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将古籍修复前后的面貌、修复中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作为专家鉴定修复质量的参考,也能为今后的修复人员进行再次修复时提供原始资料。因此,在修复档案中,需要对这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的名称、保存位置、拍摄环境等进行详细填写。

  2.5修复质量鉴定

  修复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修复人员修复技艺高低、修复方案及具体修复经过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尺度,应在修复工作完成后由两个以上的专家根据《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中的“质量要求”、“常见各式装帧书籍修复质量要求”、“质量等级”以及“检验”中的具体规定对修复质量做出鉴定和评价,主要包括修复质量等级、修复质量评价等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2.6修复经验总结

  总结修复经验,一方面是从修复中发现问题、总结原因,提醒其他修复师以及后人勿重蹈覆辙;另一方面,通过文字性的经验积累,可以丰富和发展古籍修复工作,避免以前口口相传、师傅带徒弟式的教授方式所可能产生的修复技艺失传。

  以道光《石泉县志》第一册的修复经验总结为例:

  修复中发现扉页衬纸应提早准备,新纸应使用压书机进行压平,水不宜喷过多;吸水纸的大小应准备一致,压的开始要根据纸的湿度,及时调整压力;每修复完一叶就要仔细检查,发现补不牢的部分及时补救。

  3.古籍修复档案的作用

  从上述古籍修复档案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古籍修复档案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3.1古籍修复档案是进行古籍保护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古籍修复工作是进行古籍保护的基础之一,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使之整旧如旧或整旧如新,更加有利于保存和利用。同时,古籍修复档案记录了古籍修复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在开展保护工作时就可以针对不同方式修复的古籍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比如,对采取托裱方式进行修复的古籍,由于使用了较多的浆糊,在以后的存放保管中,应特别注意防虫。

  3.2古籍修复档案是进行可逆性修复的重要保证

  目前,古籍修复工作都遵循“过程可逆”的修复要求,以备将来出现更新、更好的修复方法时,对古籍按照原修复方法进行还原,再利用新方法重新进行修复。古籍修复档案中因详细记录了本次修复方法、使用材料等信息,因此在进行再次修复时,能为将来的修复师提供直接的可逆性修复程序和方法,不仅保证了再次修复的质量,而且提高了修复工作效率。

  3.3古籍修复档案是积累古籍修复经验,进行修复技术创新的手段

  古籍修复档案中对修复质量的鉴定以及对修复过程中相关经验、教训的总结,不仅能使修复人员认识到修复工作的缺点与不足,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修复人员对这些缺点与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进而改进创新修复技术和修复思路,提高修复水平。

  3.4古籍修复档案是了解历代古籍修复技艺、造纸、印刷水平等的重要信息来源

  不少古籍由于出版、抄写年代久远,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若干次修复,因此烙下了历代修复师修复技艺的印记。古籍修复档案中对这些修复历史的详细记录和反映,不仅可以揭示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古籍修复工作的态度、古籍修复工作的社会地位、修复技艺水平高低,而且还能从中归纳出不同时代造纸、印刷、书法等方面的技艺水平以及风格特点,是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

  目前,无论是已经购置了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的单位,还是修复工作处于初创阶段的单位,都应建立一套纸质的古籍修复档案,实施双套制保存,以应对黑客入侵或系统故障导致的古籍修复电子档案的丢失。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