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读后感

最近读了王松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一文之后,王老师介绍了自己教学生涯中如何把握人生的旋律,从“把握机会、沉心潜学到一鸣惊人”的事举,让我深感愧疚……于是乎,静心思虑:觉得自己的教书生涯“纯属辛劳”,没有一点“充满劳绩”之悦,总觉得活着教着还有多少意义呢?犹如德国的哲学诗人荷尔德林写下过的诗句:“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因此,没有“劳绩”的人生毫无意义而言,于是,沉迷于“意义之问”的我,经常闷声自问:何时才能于“劳绩”之感……

一.教师的职业心态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一个是渐进的过程,一个是突变的过程。而教师专业的成长而言,也是渐进与突变的过程。渐进过程是平稳的,平淡的,平常的。这样的人最容易麻木,最容易无明,最容易在生命场当中不出场。突变的过程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突飞猛进,使自己的各种能量得于爆发。因此,教师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元宵祝福网页 ,一种安于现状,平平淡淡,一辈子在自己的劳碌中,走不出自己的生命场,是一种渐进的状态。最后发出哀叹:一辈子忙忙碌碌,“劳绩”何也……一种不安于现状,总想自己出点成绩,名声在外,于是他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脱颖而出,这是一种突变的状态。由此,可想而知,教师对待职业的心态决定自己一生的走向,决定自己人生的生命场。当你把教书当成职业来对待,那就是自己一生平平常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你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你就会不断进取,不断努力,最终是自己的能量得于爆发,使自己成为有作为的教师,这就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一种是消极的心态,缺乏对人生目标的追求的心态,事事以为“差不多”便可。一种是积极的心态,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可能做到极致。

二.教师的潜学心态

教师要想有自己的“劳绩”之感,首先要对待职业的心态。其次潜心学习的心态。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底蕴,这样你所装下的知识就会在你的生命中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里,慢慢发酵,慢慢酝酿。你的生命能量就会不断地膨胀,就会发挥出来,冒出来,想按也按不住。那时你就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一个教师要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他的知识底蕴、他的职业境界、他的淡定信念是最为根本的东西。如孔夫子曰:“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当然,他老人家讲的是做人之本、仁之本。但是作为教师能在自己的专业里面真正立起来的东西。那个就是你自身的底蕴,你对自己专业的那份淡定和信念,你的远大的职业境界——教的底蕴。底蕴的关键在于修为,一个人的心灵结构、思想境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他的读书境界。这样读书,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甚至精神方式。

三.教师的展示心态

教师通过自身的酝酿,能量的储备,到了一定的时候,把握好一定的“机遇”,把自身的能量爆发出来。因此,教师要展示自我,创造机会,让自己的酝酿、积累的素养淋漓尽致的流露,慢慢地积累,铺展到一定的时刻,就会“一鸣惊人”。如今的教师存在两种心态:一种安稳型;一种展示型;安稳型的教师一生劳劳碌碌,无有所求,安于现状,到最后回头往思,会发出哀叹:一生劳碌何得“劳绩”,就如孔乙己数茴香豆一样“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感觉。而展示型的老师,充分利用自身的能量,给自身创造机会,寻找机会来展现自我,通过一定的能量积累,最终“一鸣惊人”,创造出自己的业绩。这样一身无愧于教师的事业。

回首往事,自己忙碌着,没有一点“劳绩”,存在主观原因是自己没有做到潜学,没有把知识进行积累与酝酿;其次是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第三是自己面对机会不会展示自己。最后导致自己碌碌无为。不得不发出哀叹:逝者如斯夫……

而今读了王松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内心荡发出阵阵涟漪,“少不学,老何为”,还是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储备”,面对今天,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在教学生涯中磕磕碰碰度过。虽然没有王松舟老师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但也要做到那种“欣然见南山”的感觉。于是乎,今生无愧于忙碌而无为之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